經過近8年的技術攻關,津門農科專家又成功選育出兩種強筋小麥新品種“津強5號”和“津強6號”。小麥新品種不僅高產,而且抗病性、抗逆性極強,是制作高檔面包、餃子、面條的專用原料。目前,兩種小麥新品種已在本市及華北地區累計推廣51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2億元。
據市農科院農作物研究所馮剛副研究員介紹,“津強5號”和“津強6號”不僅抗病、抗逆性強,而且還高產,很好解決了本市小麥種植中長期存在的高產不、不高產的矛盾。如今,“津強5號”、“津強6號”小麥已成為本市春小麥的主栽品種,播種面積占本市春小麥播種面積的90%。同時,在華北地區也有大面積種植,今年僅河北就種植達10萬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面粉特別是高筋力的面包和餃子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僅本市每年強筋面粉的需求量就超過20萬噸。“津強5號”、“津強6號”成功選育,可結束本市長期依靠進口的歷史。新小麥品種不僅給農民帶來增收,也給面粉加工企業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農民種植“津強5號”、“津強6號”小麥比種植其他品種畝增收70元,面粉加工企業比加工同等質量的進口小麥每噸可節省成本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