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2025年度供需來看,截至今年7月,玉米、高粱、大麥等累計進口量為1467萬噸,同比減少2682萬噸。雖然年度結余量較去年有所減少,但總體供需矛盾不大,并沒有出現市場期待的青黃不接行情。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供應矛盾并不大:一方面,今年7月份開始進口玉米拍賣以來,成交率持續走低,反映市場參與拍賣情緒偏弱,市場需求不大;另一方面,小麥雖然啟動了托市收購,但小麥供應偏寬松,收購量不大,小麥價格偏弱且小麥與玉米價差一直偏低,小麥的替代需求有限。
從進口玉米拍賣及小麥價格走勢來看,在玉米傳統青黃不接期,小麥的替代需求有限,這從側面反映了玉米自身供需矛盾不大。山東地區小麥價格在2400元/噸,基本和前期玉米盤面價格相對應,在玉米自身供需矛盾不大、小麥基本面寬松的情況下,小麥價格成為玉米價格的頂部。因此,今年玉米期價很難超過2400元/噸,在三季度缺口預期落空后,玉米期價便見頂回落。
展望新年度,從全球維度看,全球玉米增產預期較強,市場供應充足。美國玉米產量創新高,玉米庫銷比高達13.3%,供應寬松。而國內玉米價格仍明顯高于國際玉米價格,若貿易形勢緩和,國內玉米進口量可能有所增加。今年國內玉米產量預計增加,儲備谷物仍有去庫壓力,在需求端變化有限的情況下,今年基本面預計邊際轉寬松。
今年東北玉米包地種植成本較去年繼續下降,預計折合北港集港成本在2000~2100元/噸。短期來看,新糧上市較去年略晚,各環節庫存處于低位,在新糧大量上市前的空檔期,現貨價格出現反彈。中期來看,今年玉米價格重心可能繼續下移,而國內供需矛盾不大,新糧大量上市期間,期價有可能往包地種植成本附近靠攏。
今年東北玉米包地種植成本較去年繼續下降,預計折合北港集港成本在2000~2100元/噸。短期來看,新糧上市較去年略晚,各環節庫存處于低位,在新糧大量上市前的空檔期,現貨價格出現反彈。中期來看,今年玉米價格重心可能繼續下移,而國內供需矛盾不大,新糧大量上市期間,期價有可能往包地種植成本附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