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呂軍帶領中糧集團不僅在業績上實現了持續增長。在他的引領下,中糧集團成功完成了從傳統糧商向全產業鏈巨頭的華麗轉身,在全球農糧市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2025年2月18日,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唐集團”)官網悄然更新了“公司領導”欄目,呂軍正式卸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職務,履新大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這一人事變動標志著呂軍掌舵中糧集團6年零7個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意味著呂軍實現了從“糧食安全衛士”到“能源安全守護者”的職業轉折。
回望過去六年,呂軍帶領中糧集團不僅在業績上實現了持續增長。在他的引領下,中糧集團成功完成了從傳統糧商向全產業鏈巨頭的華麗轉身,在全球農糧市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臨危受命,接棒中糧
時間回溯到2018年7月9日,這一天,中糧集團迎來了新的掌舵人——呂軍。
彼時,中糧集團正處于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前任董事長趙雙連在任期內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中糧業績有了明顯改善,并將中糧系的重組和混改帶入歷史性的關鍵階段。呂軍的接任,無疑被寄予厚望。
呂軍與中糧集團有著不解之緣。早在1993年呂軍就加入中糧集團,歷任中糧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糧集團黨組成員、副總裁等職位。2013年,呂軍調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2016年升任董事長、黨組書記。此番回歸中糧,是他與趙雙連的第三次“交接班”(即2013年、2016年趙雙連調動留下的職位,均由呂軍接任),也是中糧集團發展歷程中的一次重要人事調整。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呂軍上任后,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深化企業改革,激發內部活力,提升運營效率。他深知,只有不斷改革,才能適應市場變化,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在呂軍的推動下,中糧集團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通過混改,中糧集團不僅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支持,還引入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市場化運作機制,為中糧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同時,呂軍帶領中糧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將農糧食品作為核心主業,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糧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廣泛的布局和拓展。在國內,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糧、油、糖、棉、肉、乳等核心主業持續發力,加大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種植、儲存、加工、運輸、貿易及消費等全產業鏈運營優勢,與各環節利益相關方實現合作共贏,引領帶動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為推動中國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貢獻力量。
目前,中糧集團在40余個國家進行了資產布局,貿易物流網絡覆蓋全球農糧主產區和主銷區,全球農糧經營量達到1.7億噸,在南美、黑海等全球糧食主產區和亞洲新興市場間也建立起了穩定的糧食走廊,成為連接全球主要糧食產區和新興市場的重要橋梁紐帶。
特別是在海外倉儲物流業務方面,中糧集團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巴西桑托斯港項目為例,該項目一期將于2025年3月完工,通過能力將由目前的350萬噸提高至850萬噸;二期項目將于2026年完工,通過能力將進一步提高至1400萬噸。此外,中糧集團還成功競得江蘇靖江碼頭項目,該項目將于2026年4月建成,通過能力將達1400余萬噸,將占長江口5700萬噸糧食物流規模的1/4,進一步增強糧食流通主通道及關鍵物流節點掌控能力,借力長江經濟帶通江達海優勢,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
2023 年,中糧集團乘勢而上,推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優化一體化管控體系,著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現代新國企。
2024年,中糧集團又新組建了科技創新部,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董事長親自擔任。中糧研究院與糧谷、油脂、糖業等領域專業化公司加大合作力度,暢通人員雙向流動渠道,促進生產與科研深度融合。工廠層面的創新活力也不斷釋放,中糧崇左糖業便是典型。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來,中糧集團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將食品安全作為生命線工程、核心競爭力工程、品牌工程和社會責任工程,持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嚴格把控“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道質量安全關口。
“維護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是中糧集團立身之本。”呂軍曾如此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食品供應商,中糧集團將食品安全作為生命線工程,明確各級企業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并提出以“敬畏生命、客戶和自然”為核心的食品安全十項管理原則,劃出6條紅線,對食品安全問題實施“一票否決”。同時,中糧集團還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績效評估系統,設計了食品安全風險指數,有效識別食品安全管理短板,確保全鏈條風險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中糧集團除旗下大中型食品企業外,還推動小型食品企業任命食品安全總監,實現對旗下食品企業100%覆蓋,240余名食品安全總監、3500余名食品安全員植根一線,扎實開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建立“345”培訓教育體系,集團層面,關注3類核心團隊,注重領導力和系統性;專業化公司層面,關注4類中堅力量,注重推動力和專業性;基層工廠層面,關注5類關鍵崗位人員,注重執行力和操作性。
從“糧倉”到“電廠”
此次調任大唐集團,意味著呂軍將從農糧食品領域跨入以電力、煤炭為核心的能源行業。這一轉變看似跨度極大,實則暗含邏輯,無論是糧食安全還是能源安全,均是國家戰略的核心命題;而中糧集團與大唐集團在“綠色轉型”目標上亦存在共通性——前者聚焦低碳農業,后者正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
呂軍的跨界調任并非孤例。近年來,央企高層人事變動中,跨界調任的現象逐漸增多。例如,寧高寧曾從中糧集團調任中國中化集團,并在任內主導了中化與中國化工的合并。這種跨界調任的背后,反映了央企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戰略調整需求。
一方面,跨界調任可以打破行業壁壘,為央企注入新的管理思路。呂軍在中糧集團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經驗和資本市場運作能力,或許能為大唐集團的綠色轉型和市場化改革提供新的視角。
另一方面,跨界調任也是央企應對復雜外部環境的一種策略。當前,能源行業正面臨“雙碳”目標、電力體制改革等多重挑戰,傳統的電力企業需要更加靈活和創新的管理方式。呂軍的跨界調任,或許正是為了推動大唐集團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戰略突破。
對于呂軍而言,跨界執掌大唐集團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中糧集團期間,呂軍構建了覆蓋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通過信息化追溯系統實現“牧場到餐桌”的30秒精準溯源。這種精細化、標準化的管理思維,或可復用于大唐集團的能源生產與供應鏈優化。例如,大唐集團目前擁有超2億千瓦裝機容量,清潔能源占比近50%,如何進一步提升風光電等間歇性電源的調度效率,或需借鑒中糧的數字化管理經驗。
大唐集團作為中國能源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近年來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不斷變化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唐集團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傳統能源業務受到環保政策和新能源發展的沖擊,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另一方面,新能源業務的拓展和市場競爭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呂軍的到來無疑為大唐集團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希望。他憑借在糧油行業積累的豐富管理經驗和戰略眼光,有望為大唐集團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業內普遍認為,呂軍的跨界背景將使他能夠更好地統籌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平衡發展,推動大唐集團在市場化改革、資本運作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呂軍的到任,正值中國電力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階段。呂軍能否推動大唐集團在各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將成為業界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