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市場來看,小麥現貨維持穩中趨強格局,小麥與玉米的價差持續收窄,當前二者價差已縮減至170元/噸左右,使得飼用替代性價比逐步凸顯;同時,我國小麥進口量驟降形成利好支撐。展望后市,新季小麥主產區的氣象條件變化及終端消費回暖進度將成為影響行情的關鍵變量。
歐洲小麥產量下降 美麥產區干旱持續俄羅斯:據外媒消息,莫斯科咨詢機構IKAR負責人表示,俄羅斯冬季作物長勢良好,但春播形勢目前令人擔憂。現在冬季作物的情況看起來不像兩三個月前那么糟糕。例如,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作物進入冬季時狀況不佳,但現在已經恢復了。
總體而言,一切看起來都很好,已經達到四級作物的標準(制粉級別)。但從春季作物來看,情況更加令人擔憂。一些重點農業區累計降水量不足,而且最近的氣象預測顯示,天氣改善的跡象并不十分明顯。 歐盟:2024/2025年度歐盟小麥收成不佳,因為降雨導致法國產量降至1980年代以來最低。
IGC預測,2025/2026年度歐盟27國的小麥產量將達到1.329億噸,高于2024/2025年度的1.194億噸,但仍略低于2023/2024年度的1.331億噸。下一年度英國小麥產量預計為1320萬噸,高于2024/2025年度的1090萬噸,但仍低于2023/2024年度的1400萬噸。
美國:美國干旱監測報告顯示,截至上周末,27%的美國冬小麥處于干旱地區,高于一周前的24%以及兩周前的22%,去年同期為14%。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頭號冬小麥生產州堪薩斯州冬小麥優良率為52%,低于前一周的54%;第二大冬小麥產區德克薩斯州的冬小麥優良率為28%,低于一周前的34%。
不過,俄克拉荷馬州迎來急需的降雨,冬小麥優良率為46%,高于一周前的35%。本周消息顯示,美國冬小麥產區周末經歷風暴,有評論稱風暴對冬小麥產量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失。美小麥價格或將繼續攀升。
國內進口數量驟降 小麥飼用逐步顯現進口情況:海關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月份小麥進口量僅為6.4萬噸,同比減少約96%。其中,加拿大是當月我國進口小麥第一大來源國,2月份我國從加拿大進口小麥約4.4萬噸,占當月總進口量的69%;澳大利亞是當月我國進口小麥第二大來源國,2月份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1.6萬噸。
1月至2月我國小麥進口量總計為9.3萬噸,同比大降約96%。前兩個月我國進口小麥主要來源國及其數量為:進口加拿大小麥4.8萬噸,占比52%;進口澳大利亞小麥3.4萬噸,占比37%;進口俄羅斯小麥6362噸,占比6.9%;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3710噸,占比約4%。
2024年8月份至今,我國小麥進口量已連續半年同比降幅超50%。過去7個月我國累計進口小麥121萬噸,同比減少79.4%。價差情況:近期,我國小麥與玉米的價差持續縮窄,兩者價差已回落至可替代區間,小麥作為飼料原料的經濟性逐漸凸顯,部分飼料企業已經開始著手用小麥替代玉米。
歐洲小麥產量下降 美麥產區干旱持續俄羅斯:據外媒消息,莫斯科咨詢機構IKAR負責人表示,俄羅斯冬季作物長勢良好,但春播形勢目前令人擔憂。現在冬季作物的情況看起來不像兩三個月前那么糟糕。例如,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作物進入冬季時狀況不佳,但現在已經恢復了。
總體而言,一切看起來都很好,已經達到四級作物的標準(制粉級別)。但從春季作物來看,情況更加令人擔憂。一些重點農業區累計降水量不足,而且最近的氣象預測顯示,天氣改善的跡象并不十分明顯。 歐盟:2024/2025年度歐盟小麥收成不佳,因為降雨導致法國產量降至1980年代以來最低。
IGC預測,2025/2026年度歐盟27國的小麥產量將達到1.329億噸,高于2024/2025年度的1.194億噸,但仍略低于2023/2024年度的1.331億噸。下一年度英國小麥產量預計為1320萬噸,高于2024/2025年度的1090萬噸,但仍低于2023/2024年度的1400萬噸。
美國:美國干旱監測報告顯示,截至上周末,27%的美國冬小麥處于干旱地區,高于一周前的24%以及兩周前的22%,去年同期為14%。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頭號冬小麥生產州堪薩斯州冬小麥優良率為52%,低于前一周的54%;第二大冬小麥產區德克薩斯州的冬小麥優良率為28%,低于一周前的34%。
不過,俄克拉荷馬州迎來急需的降雨,冬小麥優良率為46%,高于一周前的35%。本周消息顯示,美國冬小麥產區周末經歷風暴,有評論稱風暴對冬小麥產量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失。美小麥價格或將繼續攀升。
國內進口數量驟降 小麥飼用逐步顯現進口情況:海關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月份小麥進口量僅為6.4萬噸,同比減少約96%。其中,加拿大是當月我國進口小麥第一大來源國,2月份我國從加拿大進口小麥約4.4萬噸,占當月總進口量的69%;澳大利亞是當月我國進口小麥第二大來源國,2月份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1.6萬噸。
1月至2月我國小麥進口量總計為9.3萬噸,同比大降約96%。前兩個月我國進口小麥主要來源國及其數量為:進口加拿大小麥4.8萬噸,占比52%;進口澳大利亞小麥3.4萬噸,占比37%;進口俄羅斯小麥6362噸,占比6.9%;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3710噸,占比約4%。
2024年8月份至今,我國小麥進口量已連續半年同比降幅超50%。過去7個月我國累計進口小麥121萬噸,同比減少79.4%。價差情況:近期,我國小麥與玉米的價差持續縮窄,兩者價差已回落至可替代區間,小麥作為飼料原料的經濟性逐漸凸顯,部分飼料企業已經開始著手用小麥替代玉米。
在此背景下,小麥的性價比優勢進一步放大,促使部分糧商轉向小麥市場,積極參拍政策性小麥并開展現貨采購布局。截至3月23日,小麥、玉米價差為172元/噸,比前期高點明顯下降。天氣影響國際麥價 國內關注需求變化國際市場:天氣因素成為決定小麥價格走勢的關鍵。歐洲部分地區降雨過多影響小麥生長,而黑海和美國部分地區則面臨干旱、極端風暴的問題,這可能進一步收緊全球小麥供應。
未來幾個月的天氣情況將直接決定小麥價格是否能夠持續上漲。
未來幾個月的天氣情況將直接決定小麥價格是否能夠持續上漲。
國內市場:當前階段基層余糧減少,貿易商惜售情緒升溫,市場流通糧源偏緊。政策性小麥投放量環比增加,但成交溢價明顯,反映市場對優質糧源的爭奪加劇。后期關注企業開機情況以及面粉走貨情況等。CBOT玉米期貨芝商所提供全球指標性的CBOT玉米期貨 ,其在亞洲時段交投活躍。CBOT玉米期貨是實物交割合約,為玉米買家和賣家提供管理風險的高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