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將至,小麥秋播即將全面展開。近幾年,冬小麥生產上盲目換種、非法引種、越區種植的現象有所抬頭,北部地區引種南方品種、旱地麥田引種水地品種、貧瘠地塊引種耐肥品種以及只注重產量而忽視抗性等問題比較突出,引種不當造成受災減產多有發生。尤其是今年小麥灌漿和收獲期間,黃淮、西北地區遭遇連陰雨,造成小麥粒重下降,一些制種田出現穗萌動、穗發芽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種數量和種子質量,更容易出現盲目用種的問題。
針對冬小麥選種不對路和今年實際情況,各地要突出區域特色,根據氣候、土壤、地力、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害發生等情況,因地制宜,優化布局,科學選種,培育壯苗,為奪取小麥豐收打牢基礎。
一是因天選種。根據天氣條件,特別是極端低溫和寒潮天氣優化布局。北部冬麥區選擇冬性品種,黃淮冬麥區選擇半冬性品種,長江中下游麥區選擇半冬性或春性品種。嚴防春性品種或半冬性品種北移,導致小麥冬前發育過快,冬季或早春遭受凍害造成死蘗、死苗。
二是因地選種。根據土壤條件,特別是地力水平和澆水條件科學選種。旱薄地應選用抗旱、耐瘠品種;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旱肥地,應種植抗旱、耐肥的品種;肥水條件良好的高產田,應選用豐產潛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種。
三是因災選種。根據災害種類,特別是中后期災害發生規律避災選種。干熱風重的地區選用適當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種,以躲避或減輕干熱風危害;后期降雨多的地區,選擇抗穗發芽的品種,防止“爛場雨”造成小麥發芽和霉變。
四是因病選種。根據小麥病害發生規律,因地制宜選擇抗(耐)病品種。小麥條銹病多發區、重發區應選用抗(耐)銹病的品種,減輕病害危害;南方多雨、漬澇嚴重的地區,選用耐濕、抗(耐)赤霉病及種子休眠期長的品種。
五是因制選種。根據種植制度,特別是前茬作物、種植方式合理選種。麥棉套種地區,要求品種具有適宜晚播、早熟的特點,以縮短麥、棉共生期,同時要求植株較矮、株型緊湊,邊行優勢強等特點,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六是因質選種。根據種子質量,特別是籽粒品質和商品品質選擇良種。根據各地消費習慣,選擇營養品質好、加工品質符合制成品要求的品種。種子要求籽粒飽滿、容重高,籽粒整齊度、一致性好,發芽率符合標準。
在科學選種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引種試驗,一方面防止盲目調種引種和頻繁換種,另一方面促進品種更換,以便確定“接班”品種。此外,要加強種子處理,切實做好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推遲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等病害發病時間,減輕秋苗發病,壓低越冬菌源,同時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根據各地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程度以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藥劑,做好藥劑拌種。嚴格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后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適當增加藥劑拌種后用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