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加拿大已經有條件的批準總價值340億美元的邦吉維特拉合并。根據加拿大交通運輸部的一份聲明,批準的條件包括邦吉剝離加拿大西部的六個谷物倉庫,并要求邦吉未來五年內在加拿大投資至少5.2億加元。
日本農林水產省當天發布消息稱,2024年12月新米交易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所有品種、用于主食的大米銷售給批發商的價格是去年同期的1.6倍,達每60公斤24665日元,約合人民幣9.7元/斤。
同樣面臨大米漲價問題的還有菲律賓,該國計劃在1月底之前宣布針對大米的“糧食安全緊急狀態”,以穩定大米價格。據悉,目前菲律賓大米價格已經漲至每公斤52至60比索不等,約合人民幣7元左右。
不過,本周最令市場關注的依舊是中國買家在全球大豆貿易中的頻頻出手。據來自芝加哥市場消息人士稱,中國買家近期可能購入了20到30船巴西大豆,以及5到8船美國大豆。
而本周以來,美國的私人出口商報告也連續三次對中國有出售記錄,合計銷售數量超過50萬噸。
從當前國內市場反饋的消息來看,盡管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再次突破1億噸,但自去年四季度開始,海關通關時間的延遲導致大豆進口略顯不暢,市場供應出現緊張苗頭。
與此同時,下周一特朗普就任總統,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大豆的供應情形。有機構認為,春節后的3月份可能會出現大豆供應明顯偏緊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某短視頻平臺發布一條周立波于2014年做的一期節目,在節目中,周立波表示,雖然沒見過地溝油,但是大部分人卻能天天吃到它。
而根據每日糧油整理的相關數據來看,在2014年我國大豆進口規模約為7100萬噸,這部分大豆全部是用作壓榨使用,大約可產生1400萬噸的豆油。
除了進口大豆主要用來榨油外,每年1700萬噸左右的國產大豆中,有一半以上也是用來榨油的。
當然,在國內食用油并不僅僅只包括大豆壓榨的豆油,還有動物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同時當年還進口了650萬噸的植物油。初步預估2014年我國食用油市場的總體供應規模大約能達到2600萬噸左右,按照1億人口測算,每人每年的食用油占有量達到18公斤,一家四口就是70多公斤。
因此,從市場容量上來看,在如此龐大的食用油供應規模下,要想大多數人經常能吃到地溝油的可能性還是非常低的。
當然,如果從價格考慮,我們也不排除部分不法商人的不良行為。根據當年南方都市報的報道顯示,當年地溝油的收購成本大約能達到每噸3500元,最終提煉出能和正常食用油類似外觀的時候,成本會達到4300元左右,但即使如此,也較當年最廉價的食用植物油低近4000元。當年國內最廉價的食用植物油為棕櫚油,價格為每噸8300元左右。
此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隨著我國在2014年開始加大對環保的整治力度,大量私營小作坊的生產受到影響,也導致地溝油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加上大量環保公司的出現,讓廢油有了正規的銷售渠道。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廢食用油出口國,每年出口規模突破200萬噸,主要出口目的地為歐美國家。
其他方面,針對當前東北農戶關注的玉米價格問題,日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召開部分涉糧大型企業玉米和大豆收購工作座談會,包括中儲糧集團、中糧集團、中國中化、供銷集團、國投集團、北大荒集團、象嶼集團等7家企業負責人出席會議。與會企業普遍認為,當前秋糧收購比較順利,進度快于上年同期。在系列收儲調控政策支持下,玉米價格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大豆銷路不斷拓寬,市場運行平穩,市場環境良好。
從目前市場一線的消息來看,隨著近段時間玉米價格的小幅回暖,基層種植戶積極售糧。因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局部價格出現滯漲回落態勢。
此外,天氣預報顯示1月份北方玉米主產區氣溫依舊高于常年平均水平,高水分潮糧的儲存難度依舊明顯偏高,因此理論上持有潮糧的種植戶出貨的積極性依舊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