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還漲在興頭兒上呢,結果第二天馬上說跌就跌了,但到了第三天好家伙,人家又漲起來了。
真是應了那句:你要問玉米什么價?
答:一天一個價。
你不是說玉米要漲嗎?
馬上就跌給你看。
你以為玉米要跌了?
轉眼就漲給你看。
但是呢,也不能光看熱鬧了,漲跌的背后肯定自有它的邏輯,而邏輯的背后呢,肯定也有它的故事。
那么,是什么邏輯?又是什么故事呢?
大家好,我是老糧,還得跟大家叨叨玉米,因為當前的玉米太作妖了。
廢話少說,咱們言歸正傳。
玉米這么一會兒漲,一會兒跌,一會兒又漲的,背后的邏輯是啥?
主要有2個:
一個是表象,表象就是山東玉米隨著深加工門前到貨車數量的多少而產生行情的波動,車少提價,車多就降價。
這是玉米漲跌的一個直觀表象。
但顯然背后還有驅動,那么驅動深加工門前玉米到貨車數量多少的因素是啥呢?
就是持糧主體的心態變化。
即玉米漲了,就惜售,但漲到一定程度,又開始想賣糧了,原因是害怕后續又要跌。
所以,玉米的上量就這么一會兒多了,一會兒又少了,然后把深加工也看懵了,但是懵歸懵,只要門前送糧的車多了,就降價;只在門前送糧的車少了,那就漲價。
所以,這就是玉米來來回回漲漲跌跌的邏輯。
但是這些也只是當前玉米波動的邏輯,透過這些邏輯是否能看得更遠呢?比如,是否能對年后的玉米有些什么判斷呢?
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了,老糧只能粗略地說一說,而且說的不一定正確,就僅供個參考吧。
第一,持糧主體心態會延續到年后。
都說年后與年前的玉米是兩個不同的市場,這話也對,別看就過了個年,但年前年后玉米的陣營就拉開了,買賣雙方重振旗鼓,重新拉開陣營。
但是心態恐怕變不了,年后持糧主體的心態依然會延續,也就是說,年后持糧主體對于玉米的心態就是既喜又怕。
喜的是現在市場對于年后的玉米有了改觀,認為長期背景下,玉米可能會先跌后漲。
但是也害怕,害怕就像去年似的,大家都認為玉米會漲,結果反而漲不動了。
第二,年后玉米購銷博弈依然激烈。
年前的震蕩就已經夠大家喝一壺的了,到了年后,別懷疑,只會更亂。
一是這個情緒的勁兒過不去,二是年后買賣雙方心態更加強,所以年后的動蕩只會比年前更激烈。編輯搜圖
第三,政策依然是主導。
盡管年前這么熱鬧,但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而在熊市行情下,政策的指導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所以,年后的玉米一定還是以政策為主導,在政策調控下的波動,這是主基調。
第四,多因素復雜震蕩。
影響玉米的漲跌波動的因素會變多,除了傳統的供需以外,還有情緒因素和天氣因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共同決定了玉米的階段性波動。
所以,年后的玉米不會是平靜的,雖然說市場預期2025年的玉米行情要好于2024年,但變化也要多于2024年,這是不應該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