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小麥市場到底怎么了?為什么一直是積弱難返,進入2025年度后市場表現會有所改觀嗎?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且通過對2024年度小麥市場的整體回顧以及幾個關鍵節點的變化來探討:
一、2024年度小麥市場回顧
1、政策性儲備小麥搶灘輪出,市場價格高位震蕩下行
承接2023年度產情變化觸發的小麥市場結構性行情,在小麥價格依然具備誘惑力的市場環境下,進入2024年元旦后,四級政策性儲備小麥紛紛搶灘輪出銷售,部分承儲企業甚至在有架空期壓力下也選擇了預銷售,部分利潤不菲的民間存量小麥也跟風加入了出倉隊列。雖然有元旦春節傳統的消費旺季需求增量因素,但在階段性供大于需以及市場主體對小麥后市出現分歧的雙重壓力下,小麥主流市場價格開始從2900元-3000元/噸左右高位回落。雖不乏有頻繁的強勢反彈,但最終還都是無功而返,小麥的市場價格走勢總體屬于震蕩下行。
春節后,主產區小麥市場價格基本都只能圍繞甚至跌破了2800元/噸,進入3月份后,越來越多滿足了架空期要求的產銷區政策性儲備企業也開啟了小麥輪出銷售,小麥市場供給壓力進一步擴大,期間依然是反彈頻頻,但反彈幅度和持續時間已經開始出現遞減。
更值得警惕的是,盡管輪出銷售底價不斷下調,但無論是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的成交率均開啟了持續下行模式,從商品交易量在價前的規律來判斷,小麥后市價格持續下行已難以避免。為確保和促進成交,避免輪入輪出虧損,以中央儲備糧為代表的部分小麥承儲企業開啟了購銷雙向競價交易模式,即先輪出小麥,等2024新季小麥登場后再輪入,盡管輪出輪入價差不菲,但成交率卻有了較大的好轉,這也意味著小麥市場主體對新季小麥的價格走低的預期趨向高度一致。
▼ 關鍵詞1:搶灘輪出(搶跑引發供給增加導致階段性供需失衡)
▼ 關鍵詞2:市場分歧(市場分歧觸發小麥市場價格反彈頻次增加)
2、政策性儲備小麥暫停輪出,小麥市場返春勢頭曇花一現
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持續走低的成交價和難堪的成交率,疊加民間市場對政策性小麥儲備輪出銷售投放節奏的負面情緒高漲,中央儲備糧官宣五一勞動節后暫停小麥輪出銷售,部分地方儲備企業也有跟進暫停小麥輪出銷售的動向,這確實對小麥市場情緒的提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卻是為時已晚。
雖然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成交率一度大幅上升,但成交價卻并未能同步大幅回升。隨著小麥消費淡季的超預期以及新季小麥產情的不斷趨于明朗,渠道庫存的焦灼情緒持續增加,政策面的利多效應也逐步弱化,小麥市場的返春勢頭終究是曇花一現,市場價格跌破了2600元/噸,并再度出現了踩踏走勢。
▼ 關鍵詞1:暫緩輪出(政策性儲備小麥暫停輪出無法改變供需結構)
▼ 關鍵詞2:信心崩潰(渠道庫存對小麥后市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弱預期)
3、2024年新產季小麥產量正常,品質全域性良好
盡管2024新產季小麥多區域遭遇了高溫干旱天氣,對部分區域單產有一定的影響,但因為播種面積的增加,總產量卻至少是持平于常年的,品質方面除長江以南小眾產區之外,其他主流產區均非常良好,這也導致像2021產季和2023產季那樣被動流入飼用替代玉米的新季小麥數量大幅下降,同時因為玉米市場價格的低位盤整,除長江以南部分區域之外,小麥主動替代玉米飼用的性價比基本失去,那么主動替代飼用數量也將會微乎其微,因此綜合判斷,2024新產季小麥數量流入飼用環境的數量同比常年將大打折扣,那么排除如果政策性儲備輪入采收購數量不及預期的話,2024年度小麥市場供大于需的結構將成為定局,面粉加工企業也將會掌握小麥市場唯一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 關鍵詞1:全域性產情良好
▼ 關鍵詞2:飼用替代數量大打折扣
▼ 關鍵詞3:區域流通性極差
4、中央儲備糧在小麥主產區全面增儲
對于2024年新季小麥來說,最大的亮點毫無疑問是中央儲備糧在小麥主產區全面開展增儲,執行收購價最低是2500元/噸,同比當年最低收購價高出60元-140元/噸。同時四級政策性儲備小麥也將進入密集采收購時間節點,那么從常理來說對新季小麥市場不僅能起到強烈的支撐作用,甚至不乏對小麥市場價格能起到一定的拉抬作用。
結果也正是如此,新季小麥開秤價如眾多市場主體預期的一樣選擇了低開,小麥市場價格隨后在7月-8月份進入了一個高點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緩式回落,核心原因無非有兩個,一個是中央儲備糧在小麥主產區全面增儲的執行主體僅限與中央儲備糧自身庫點和具備較好條件的租倉庫點,那么無論是從庫點數量還是現場人員配置的角度來說,都注定了2024新產季小麥的增儲數量肯定不及市場預期,對現階段小麥市場供大于需的結構只能起到改善作用,完全起不到扭轉和改變作用。
另一個是小麥市場從業主體經過之前的分歧后,已經對小麥市場后市看弱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共性思維,即便是有成本的考量因素,但選擇不庫存和低庫存也是主流市場行為,因此我們更多看到的產銷區競價采購的不僅成交率極高,折價率也很高,同時小麥主產區區域內流通數量也很大,政策性儲備輪入采收購庫點和中央儲備糧增儲庫點收購進度奇快,庫點壓車現象也非常普遍。
▼ 關鍵詞1:小麥增儲數量低于預期
▼ 關鍵詞2:小麥市場流通量高
5、小麥市場區域流通性受限
2024年新季小麥登場后,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即小麥市場價格的洼地居然是面粉加工產能極強大的河北和山東,不僅開秤價低于2400元/噸,而且基層規模收購點收購價更是接近了2300元/噸。而江蘇和安徽反而成為了價格高地,基層規模收購點收購價基本圍繞著2400-2440元/噸區間運行,我們都知道常年河北、山東應該是小麥的傳統流入區,江蘇和安徽則是傳統的流出區,那么這種反常的現象原因何在呢?
從需求的角度來說,反證了主流面粉加工企業對小麥的需求不旺,對小麥后市看淡,從供給的角度來說,河北和山東因產情良好,區域內有供給平衡的趨勢,同時對市場影響較大的小麥增儲的全國一口價對小麥市場價格的走向也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向作用。而這種局面也將導致小麥市場的區域流通性受到了嚴重的限制,那么如果河北和山東市場小麥價格一直不能有起色,供給能力大于需求的安徽和江蘇市場小麥價格只能選擇蹲下來,結果確實也是如此。
▼ 關鍵詞1:價格洼地轉移
▼ 關鍵詞2:區域流通性受限
6、渠道庫存規模大幅收縮
小麥的渠道庫存在供需結構中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交色,也是影響小麥市場階段性供需結構的重要變量因素,其規模和行為對小麥市場價格起到了重要的助漲助跌作用,尤其是在2022年度和2023年度表現的更為淋漓盡致。
那么在市場主體對小麥后市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弱預期的市場大環境下,除少部分之前提前離場有所斬獲的貿易群體有一定的抄底建倉行為,但籌碼鎖定性也不強(比如江蘇市場小麥因產情正常,在2023年度是絕對的價格洼地,渠道庫存離場及時的獲利頗豐),多數渠道庫存還是一直選擇觀望等待,用糧企業更是絕對地選擇了低庫存策略。那么可以基本確定的是2024年新糧登場以來,渠道庫存的規模對比前些年是大幅收縮的,這也導致小麥市場不僅供大于需的結構難以得到改變,甚至連階段性修正的機會都很小,那么對于小麥市場而言,這確定是個不好的信號,后市是漲是跌其實也已經是必然了。
▼ 關鍵詞1:用糧企業持續低庫存
▼ 關鍵詞2:渠道庫存規模大幅下降
7、情緒疲態累積導致信心崩潰,小麥市場價格再下臺階
進入2024年四季度后,小麥市場依然持續呈現著積弱難返的態勢,政策性儲備采收購以及中央儲備糧的增儲對小麥市場價格的支撐效應已逐步消失,新季玉米登場后市場價格持續走低,與小麥市場價格的價差再次拉大,小麥替代玉米飼用的可能更是渺茫,面粉消費市場的疲弱態勢也依然持續中,而接下來之前暫停輪出銷售的政策性儲備小麥也將重啟銷售,隨后又將面臨著2025年度政策性儲備小麥的輪出銷售,可謂是雪上加霜。
在供需面結構幾乎無法改變的陰影下,小麥后市幾乎看不到希望所在,因此一直處于情緒疲態的小麥市場主體在情緒累積后已接近信心崩潰的邊緣,看空看弱小麥后市成為高度一致,于是一直僵持在2400元/噸左右低位的小麥市場價格再度回落,部分區域已經開始向2300元/噸靠攏。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麥市場卻并沒有出現某些市場主體認為的踩踏現象,反而是價格下跌速率和幅度都明顯有所收窄,期間更是不乏有反彈出現,正所謂多頭已死,空頭亦止。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小麥市場主體開始接受并認可小麥2300元-2400元/噸這個區間屬于底部區域了,我們通過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的成交率情況變化也可以得到驗證,銷售底價跌破2400元/噸后的每次下調,哪怕是微弱下調,都能觸發成交率的放大。
▼ 關鍵詞1:小麥市場主體信心崩潰
▼ 關鍵詞2:小麥市場價格底部區域顯現
二、2025年小麥當前市場情況
進入2025年后,雖然有春節消費需求放大效應,但小麥市場依然保持著弱勢盤整態勢,漲跌空間也非常狹窄,價格波動更是非常頻繁,這意味著小麥市場又從之前的高度一致走向有所分歧。
1、新年度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開始
2025年元旦后,除2024年度輪出計劃未完成的部分之外,2025年政策性儲備小麥的輪出銷售也已經開始,只是因為價格的誘惑力不足,從規模上看并沒有上年度那么龐大,但除湖北地儲之外,其他區域的成交率依然表現的差強人意,各區域的出庫成本也驚人的處于持平狀態,基本是圍繞著2350元/噸上下波動,從政策性儲備架空期的角度考慮,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形成大的壓力大致會在3月份前后,在需求單一的市場背景下,這對我們的小麥市場來說依然是個抹不去的陰影。
2、政策性儲備下面輪出方式有所調整
以中央儲備糧為代表的四級政策性小麥輪出銷售在2025年模式有了極大的改變,從提高成交率的角度考慮,購銷雙向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雖然并不能提振成交價,但對成交率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從下方的統計圖表上看應該會更直觀一些。更重要的是與上年度購銷雙向不同的是,小麥的輪入年份基本是2024年產,這從某種意義上說,現階段的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對當前乃至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壓力是前緊后松,不再像前些年那樣形成單邊壓力了,那么這對新季小麥登場前的供需結構而言則是相對平衡的,至少也能起到一個階段性緩沖作用。
3、政策性儲備小麥采購力度超預期
如果說政策性儲備購銷雙向輪出方式的調整至少緩沖壓力的話,那么進入25年1月份后,政策性儲備企業對2024年產小麥的采購力度開始加大,甚至可以定義為超預期,截止發稿日,僅中儲糧網公告的單向采購小麥數量就已接近70萬噸,單向采購數量部分時間段甚至與單向銷售數量形成了倒掛,作為之前沒預估到的新增需求,雖然不至于對當前小麥市場的供需面構成質的改變,但也具備了階段性修正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小麥市場主體的情緒能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這也間接限制了渠道庫存相互踩踏現象出現,我們從上方統計圖表的成交率表現就可見一斑。
單向銷售的成交率開始逐步走高,購銷雙向的成交率則表現的極不穩定,單向采購的成交率卻是逐步走低的。從量在價前的商品價格規律來說,小麥市場價格依然具備繼續向上反彈的動力。
需要重點注意的是,當前政策性儲備企業采取的小麥購銷雙向輪入和單向采購標的絕大多數都針對的是2024年產小麥,確定對新季小麥登場之前的小麥市場供大于需的結構能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但這種提前輪入也會擠占未來新季小麥的政策性輪入數量,因此如果新季小麥不引入新的政策性增量需求,對新季小麥市場來說其實并不友好。
4、部分區域小麥替代玉米飼用的性價比開始提高
在政策面的強力支持下,近期玉米市場價格的強勢反彈也導致部分市場主體開始看好玉米后市,就當前而言,像淮河以南尤其是長江以南的非玉米主產區的小麥和玉米市場價格正在逐漸縮小,考慮到容重、蛋白、水分等多項因素,那么小麥替代玉米進入飼用的性價比又開始有所提高,這也有利于極弱不可的小麥市場拓寬需求面,對小麥市場價格也是一種明顯的支撐,未來玉米市場價格的走向一定是影響小麥市場價格的關鍵要素。
三、2025年小麥市場未來走勢研判
對于2025年小麥的走勢,前半場應該亮點不足,基本可以定義為繼續盤整,窄幅震蕩。在消費市場不能快速恢復的大環境下,向上漲缺乏實質性的推動力,向下跌其實作為底部區域也沒有什么空間,更何況作為風向標的政策性儲備企業已加入了抄底行列,也反證了小麥市場目前這個價格位置作為底部區域已漸漸成為市場共識。至于2025年小麥走勢的下半場,筆者用兩個確定和兩個不確定的猜想來作研判的基礎:
兩個確定:
1、政策面對包括小麥在內的農產品市場價格支撐導向非常確定,筆者理解為現階段只有利多,沒有利空。這也意味著盡管對于2025年新季小麥而言,如果滿足條件,無論是增儲還是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是確定會有一個的。那么按小麥最低收購價二等2420元/噸來說,對比當前小麥的市場價格,也是具備空間的,如果繼續執行增儲政策,那么空間還會更大一些。這也可以對沖當前政策性小麥儲備輪換因消化2024年產小麥給2025年新產季小麥帶來的壓力。
2、當前小麥市場價格處于低位是非常確定的,我們通過上方中華糧網2020年-2024年的價格走勢圖,可以明確看到當前小麥的市場價格已經接近甚至打破了2020年以來的低點,那么從大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來看,也是不正常的現象。
兩個不確定:
1、新季小麥產情不確定,對于2025新產季小麥的產情,目前乃至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不確定的,那么在無法確定產情的現實情況下,相信對于包括政策性儲備企業在內的多數小麥市場主體而言,缺乏做空的動力,甚至可以說會產生一定的產情投機情緒。
2、最低收購價小麥如果啟動,執行主體目前是不確定的,我們需要觀察具體收購執行主體的變化情況,假如依然和2024年的增儲以及最低收購價稻谷一樣,那么對市場的利好程度就要大打折扣,如果產情正常的話,小麥市場價格不僅難有機會,甚至還具備再下層樓的預期,如果收購執行主體有擴容,那么對小麥市場的利多因素和情緒提振都一定是大有裨益的。其實如果可以像玉米的調節儲備一樣,引進多元主體來解決倉容和人力資源的難題,一定會對小麥市場構成實質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