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豆大幅增產,令2025年全球油籽供應格局保持寬裕。但受產能限制,油籽在壓榨領域的增量較難出現同步增多,導致植物油供給增幅或小于油籽增幅。且在印尼及歐盟等生柴政策影響下,植物油的工業消費將繼續增加,令其供需格局進一步趨緊,植物油價格重心有望維持較高水平。
豆油方面,全球大豆供需進一步轉向寬松,但后期中美貿易仍有不確定性。鑒于美豆集中銷售期已經過去,對于2025年上半年我國的進口大豆供應影響較弱,豆油整體供應較為寬裕。
菜葵油方面,因中國已經對加菜籽發起反傾銷調查,風險點在中加貿易問題上。撇開該風險因素,歐盟菜籽及黑海地區葵籽產量下降,或令菜油的需求增加,國際菜籽價格重心有望抬升,菜油價格所獲支撐頗強。
棕櫚油方面,遠有樹齡老化帶來的供給增長瓶頸,近有2024年厄爾尼諾所帶來的低庫存支撐,需求端亦有印尼B40計劃的不確定性,供需題材紛紜。未來重點關注產地庫存節奏,只要產地累庫不明顯,棕櫚油價格預計仍將處于高位。
我國食用油需求相對平穩
來自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食用植物油累計消費約3735萬噸,同比僅增長1%。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食用油進口951萬噸,同比下降19.1%。其中,食用植物油進口716萬噸,同比下降26.8%。細分來看:豆油進口28萬噸,同比下降23.6%;24度棕櫚油進口280萬噸,同比下降35.4%;菜油進口188萬噸,同比下降20.3%。
從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的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植物油消費結構基本不變,豆油依然接近半壁江山,占比46%(2023年為43%);其次是菜籽油24%(2023年23%)、棕櫚油14%(2023年16%)、花生油9%(2023年9%)、葵花油4%(2023年5%)。
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增加,但三大食用油品種的進口量卻大幅下降,不僅因為2024年植物油價格走強,抬高了進口成本,而且我國加大了對大豆、菜籽的進口量,增加了食用植物油的供給。
走勢分化是繞不開的話題。2024年不僅豆棕油現貨價差倒掛持續5個多月,最高倒掛達2160元/噸(均以張家港現貨為例);大連菜油期貨價格也被棕櫚油“按在地上摩擦”,二者倒掛最高達1580元/噸。由于食用植物油品種間具有較強的替代性,除了特定的食品加工用途,剛需比較有限。因此,棕櫚油的“高不可攀”不僅抑制其進口需求,在終端使用上也被豆油和其他植物油大量替代。
豆棕油價差倒掛的格局仍在上演,當倒掛成為常態,2025年食用油的總需求或將繼續增長,但棕櫚油的消費占比將繼續下降。
政策“加碼”植物油市場
2025年中東、俄烏等地區地緣政治沖突仍在繼續,歐洲部分國家的動蕩,美國新一屆政府對經濟、貨幣等的相關政策,也令宏觀風險因素持續積累,這些或將加劇原油價格的波動,進而影響到食用植物油,未來仍需密切關注。不同的植物油面臨不同的基本面,價格走勢或繼續分化,但政策對植物油的影響比重明顯加碼,在整體供需收緊的格局下,植物油價格重心有望維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