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消息,2024/25年度(10月至9月)澳大利亞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雙雙超出市場預期,這一情況正為全球市場格局帶來全新的變化。
但是中國對進口小麥的需求依然不確定,部分澳大利亞小麥貨物被轉售。市場人士表示市場已經消化了中國轉售小麥的影響,目前很難再看到價格進一步下跌。
雖然未傳出中國取消加拿大小麥訂單的消息,但有報道稱部分發貨被推遲。目前,市場的關注點集中在美國特朗普總統提出的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計劃,以及這可能對全球小麥市場造成的影響。
澳麥產量和質量超預期,主導東南亞飼料市場
2025年1月底,澳大利亞小麥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一方面,種植者銷售節奏放緩以及澳元走強對價格起到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收獲壓力也不可忽視。1月末,澳麥價格報257美元/噸,澳洲優白麥(APW)和標白麥(ASW)價格分別為242美元/噸。
市場普遍預估,2024 - 25年度的最終產量將突破3200萬噸,相比收獲初期的預估高出約200萬噸。這一預期的上修主要是得益于各個主要種植州的產量超出預期。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本季的中低蛋白小麥供應將高于去年,盡管不同地區的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東海岸,尤其是新南威爾士州,將成為中蛋白和硬質制粉小麥的主要來源。而在西澳大利亞,約60%的總產量可能屬于低蛋白等級,包括ASW9(蛋白質含量9%的澳大利亞標準白小麥)和飼料小麥。APW小麥供應超出預期,而硬質小麥的占比可能在7%-8%之間。相比之下,南澳大利亞的硬質小麥占比更高。
在東南亞,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增長且蛋白質含量降低,這使得其在當地飼料市場的競爭力大幅提升。目前,在這個地區幾乎不存在其他產地的競爭,僅僅在1月初,巴西飼料小麥和美國太平洋西北部的小麥有一定競爭,后者在北亞市場憑借運費優勢吸引了部分關注。
澳大利亞小麥競爭力的提升還受益于玉米價格的上漲。1月,飼料小麥與玉米的價格差距縮小至5美元/噸,進一步刺激了市場對澳大利亞飼料小麥的需求。此外,較低的運費和疲軟的澳元,讓澳大利亞制粉小麥在東南亞市場也更具備競爭力,能夠與南美和加拿大的小麥展開競爭。
● 市場關注貿易緊張局勢
隨著歐洲和黑海地區的新季小麥報價逐漸活躍,市場也在密切關注其在第三季度的競爭力,特別是在飼料小麥領域。目前,雖然中國尚未對美國谷物和油籽采取額外的關稅措施,但市場對于貿易緊張局勢的連鎖反應始終保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因為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