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說,玉米是復雜的。
原因有三:
第一,玉米的行情是復雜的。
現在玉米是個什么行情?
肯定不是前幾年那種大牛市了,而是牛市轉熊市以后的震蕩狀態,通過調整去適應新的市場。
確切地說,是適應新的市場供需。
那么,玉米的供需是什么?
4個字,爭議很大。
現在普遍的說法是去年玉米減產,然后年前余糧賣得差不多了,年后余糧見底,于是玉米供應趨緊。
但是玉米的供應是一個連續的事,不能光看某一年的情況。即便去年減產,但前幾年的豐收以及連續5年的進口玉米超過配額,足以使得玉米的儲備十分充足。
所以,這就導致階段性來看,玉米似乎看漲點很多,但是如果把戰線拉長,就變得平平了。
第二,既利多,又利空。
這是玉米復雜的第二個原因,利多與利空并存。
利多方面,首當其沖的就是政策。
今年政策端是真給力,對玉米頻頻力挺,給了市場不少底氣。
再比如天氣,頻頻大降溫,也給足了地趴糧時間。
再比如國際市場的動蕩,南美玉米預期減產,而我國最主要的進口玉米來源地就是巴西,所以南美玉米減產傳導到國內市場,引起一片嘩然。
現在玉米看漲情緒很濃,利多被放大,但是不應忽略玉米也有利空。
第一個利空就是需求。
生豬產能已大幅下降,雖然還在4000萬頭以上,但是相較于前幾年的高點,已經是大幅回落了。
再加上經過連續幾年的去產能化以后,生豬市場也是傷筋動骨,開始進入到微利時代,所以接下來再擴產的動力已經不足,多半是維持剛需。
盡管市場認為,玉米飼用需求回歸,需求并不一定弱,但是要知道這里是有一個條件的,那就是玉米價格要大幅低于替代的價格,也就是說玉米得足夠便宜,才能成立。
而一旦玉米價格持續上漲,與替代價差縮小,那么替代就會重返飼用市場,擠出玉米的需求空間。
而另一個利空則是天氣。
我們一直說,天氣是一把雙刃劍,別看現在大降溫,但現在已是春天,后續只會一天比一天暖和,所以一旦氣溫回升,潮糧玉米早晚要上量。
雖然說年后賣壓已經減輕,但是如果集中上量,市場也受不住。
第三,情緒靠不住。
年后玉米市場的情緒也經歷了幾個變化,從觀望到謹慎看漲,再到現在的全面看漲。
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基于玉米上漲行情的持續,以及市場不斷地吹風。
但是我們說情緒最靠不住,因為真正的玉米行情肯定不是靠情緒拉起來的,情緒只能暫時影響買賣心態,但是并不能改變玉米的趨勢方向。
那么,回到我們今天的問題上,玉米持續上漲,能漲多高呢?
或者說現在的玉米在大趨勢中處于什么位置呢?找到所處的位置那么也就能判斷玉米還能漲多高了。
那么第一個問題,玉米的大趨勢是什么?
前面說過,今年的玉米是處于牛市向熊市轉變以后的調整之中。
這就好比是下坡開車,從高處往低處開,由于受慣性影響,往往會有超跌的現象,也就是剎不住車的現象。
而去年玉米大跌,也正印證了這一點。
到底之后就會面臨一個技術性的回調。而這個回調受限于兩個條件:
一是政策,二是供需。
而政策面釋放的信號是維穩,供需則釋放的信號是平衡。
所以我們認為,玉米的大趨勢是超跌后的回調,并不具備大漲的條件。
第二個問題,當前的玉米處于哪個階段?
雖然玉米正漲得熱烈,看漲情緒也十分濃郁,但我依然認為,當前的玉米不會是高點,并且目前也不具備沖高的條件。
一方面是政策的信號很明確,幫助農民賣糧,而不是幫助玉米上漲。
目前玉米仍有余糧,政策支撐較大,而后續等到基層售糧接近尾聲以后,很可能就會把主導權還給市場。
另一方面,如果玉米受情緒影響漲勢過猛,也不排除政策會釋放降溫信號。
三是玉米想持續上漲,需要新的接力棒。
我們昨天講到玉米的上漲是由幾根接力棒連續驅動的,從目前來看,這些動力已經逐漸被市場消化,接下來玉米需要等待新的驅動力。
所以我們認為,玉米越漲越強勁,但回調的風險也正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