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公告內容指出,自2025年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盡管該政策尚未落地,但玉米和棉花這兩個重要進口品種的價格走向引發了廣泛關注。
周一,市場推測國內將對美進行關稅反制政策,玉米期貨主力合約盤面呈小幅利多,本周前兩個工作日漲1.04%。周三,玉米主力合約盤面大幅下跌,跌至2283元/噸,跌幅1.38%。截至6日收盤,玉米主力合約報2308元/噸。
多空因素交織,導致玉米價格反復震蕩。廣發期貨認為,我國對美玉米進口依賴度減弱,此次加征關稅反制政策會使美玉米進口成本增加,進一步減少美玉米進口量,轉而增加巴西和烏克蘭等國家進口,擴大其市場份額和競爭力。但由于國內整體進口量的局限性使得關稅對玉米影響受限,短期略有提振,長期影響微弱。小麥玉米價差走縮會帶來替代壓力,預計盤面在 2250 - 2320 區間震蕩。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美國玉米1486萬噸,2023年中國進口美玉米714萬噸,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207.26萬噸,占比15%。2024年全年從巴西進口玉米646.63萬噸,占比47%。根據數據可知,玉米為降幅最大的品種。
中儲糧集團公司發布公告,近期將繼續增加新一批收儲庫存點。光大期貨指出,受到以上政策影響,玉米期、現報價再度聯動上行,玉米3月合約領漲,5月合約跟漲,利多情緒引領價格反彈。
而作為受到該項政策影響較大的另一品種,消息報出后,連續兩日盤面均下跌,但總體跌幅并不大。鄭棉主力合約周二盤面漲0.04%,報13605元/噸,并于周三轉跌至0.48%。截至今日收盤,鄭棉主力合約跌0.04%,報13545元/噸。
據廣州期貨數據統計,2022-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棉花分別為99.13、75.17和87.57萬噸,占中國棉花總進口的37.5%、38.35%和45.14%。24/25年度中國棉花產量創下新高,進口需求大減,如果按35%,40%和45%的進口占比算,則美棉的進口需求量約為55-71萬噸。
就中國對美國反向增加關稅方面,廣州期貨認為,新疆棉禁令之后,美棉的進口主要是作為出口至美國棉紡產品的原料,屬于來料加工,因此大部分的美棉進口不會受互加關稅的影響,但美棉進口量和出口至美國的棉紡產品仍會少量減少。供需雙減,國內棉花的供需格局變化不大,美棉出口減少則會使其供需格局更為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