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調整與供需平衡分化
玉米、小麥增產對沖庫存壓力
USDA將2024/2025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環比調增170萬噸至12.14億噸,主要因印度、烏克蘭及俄羅斯等國單產提升;小麥產量調增344萬噸至7.97億噸,主因澳大利亞降水改善及阿根廷收獲面積擴大。盡管產量增長,兩大品種庫存端壓力未顯著緩解:玉米期末庫存環比減少137萬噸至2.89億噸,小麥庫存調減252萬噸至2.60億噸,反映飼用消費及工業需求持續增長。
水稻產量微降,供需缺口隱現
全球水稻產量環比調減1萬噸至5.33億噸,主產國產量持平,非主產國小幅減產。消費端環比增加19萬噸至5.31億噸,期末庫存減少12萬噸至1.82億噸,為連續兩個年度去庫。盡管當前庫存絕對量仍處高位,但消費增速快于產量增長,需警惕結構性供需矛盾。
大豆產量持穩,壓榨需求攀升
大豆產量維持4.21億噸預期不變,烏克蘭、墨西哥增產抵消南非減產。消費端壓榨量環比上調295萬噸至3.53億噸,期末庫存減少293萬噸至1.21億噸,反映全球油脂及飼料需求韌性。
政策與市場聯動效應顯現
國際貿易環境擾動產業鏈
中國近期對美加部分農產品加征關稅,包括美國小麥、玉米及加拿大菜籽油等品種,旨在平衡進口沖擊與國內產業安全。政策短期推升相關品種進口成本,但長期或加速國內種植結構調整。例如,國內玉米種子企業通過優化品種布局提升單產,2024年豐樂種業玉米種子銷量顯著增長,反映政策對產業鏈的傳導效應。
期貨市場短期承壓,供需預期主導長期趨勢
3月12日,CBOT玉米、小麥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下跌1.86%、0.31%,大豆期貨跌0.94%,市場對南美豐產及貿易政策落地存在分歧。但USDA報告未調整巴西、阿根廷產量預期,疊加中國進口渠道多元化(如大豆轉向巴西、玉米拓展至南美),國際糧價波動或逐步趨緩。
國內調控體系強化韌性
中國通過耕地保護、種業振興等舉措鞏固糧食安全,2024年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儲備充足。政策引導下,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播種面積持續擴大,2024年目標將大豆自給率提升至25%,減少對外依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