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豆粕還雄赳赳、氣昂昂地大漲,但轉眼利多消化殆盡,利空密集轟炸,豆粕就被砸懵了。
市場就是這樣,任何事都不能持久,比如說之前中國對美豆反制,以及對加拿大菜粕加征關稅等,給豆粕帶來了一定支撐,但這種支撐很快就被消化了。
原因是當前美豆銷售窗口接近尾聲,而接下來將是南美大豆的主場,所以美豆即便被加征關稅,對市場實質性的影響也不大。
另一方面呢,菜粕雖然大漲,但是豆粕上漲以后,與菜粕的價差一下拉開了1000元/噸以上,所以即便菜粕大漲,這個價差也依然很大。
所以對豆粕的支撐也就下降了。
而當這兩個消息被市場消化以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利空的密集轟炸。
那么,豆粕到底有哪些利空呢?
第一個,巴西大豆豐產,且即將到港。
之前市場一直看漲豆粕,主要原因是巴西大豆收獲延遲,明顯慢于同期,所以也就使得巴西大豆到港時間順延,加劇了國內豆粕供應偏緊的時間。
但是隨著天氣好轉,人家這個收獲進度趕上來了,再加上巴西大豆豐產確認,這意味著,如果順利,那么最快到3月底,巴西大豆就能到港了。
而且根據市場估計,雖然3月份進口大豆到港量不足600萬噸,但是到4月份很可能會在1000萬噸以上,隨著供應激增,也就緩解了國內油廠的缺豆問題。
第二個利空則是生豬養殖行情低迷,飼料需求一般,飼料中豆粕占比下降。
這也可以說是硬傷,畢竟需求不旺就直接影響到走貨的速度,更何況現在豆粕走貨速度已經就慢下來了。
為什么慢下來了呢?
因為大家都在等著到4月份巴西大豆來了以后,豆粕價格雪崩呢,所以現在拿貨根本也不積極了。


這就導致現在國內油廠出現一種怪現象,即一邊是大豆庫存偏緊缺豆,但另一邊呢,卻是豆粕庫存在增長。
第三個利空是前期豆粕大漲,貿易商惜售,但現在豆粕期現都在回落,于是部分貿易主體也急于讓利出售,以便回籠資金。
這就便得豆粕供應進一步增加,加劇了豆粕下行壓力。
于是,現貨不斷回調。
從價格對比可以看出,12日時全國43%豆粕均價還在3517元/噸,而僅僅過了3天,到15日時就已經跌到3481元/噸。
并且,還在繼續下探。
那么,就回到題目的問題,豆粕還有希望嗎?
盡管我們看可以看到,豆粕還在努力試探上漲,但是上行壓力也是非常大的。除非有實質性利好,否則單憑情緒很難再拉漲豆粕。
而實質性利好可以關注以下幾件事:
一是巴西大豆到港節奏。
巴西大豆到港數量基本沒什么疑慮,唯一有影響的就是到港的節奏。
二是油廠停機情況。
3月油廠開機率依然較高,這也是豆粕承壓的一個因素,接下來油廠停機檢修時間也將會成為影響豆粕走貨的一個因素。
三是通關節奏。
雖然豆粕行情下行,但目前來看,在3200元/噸的位置有一定支撐,3000元/噸是一個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