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儲糧針對玉米的動作有了一些變化:第一個變化是拍賣開始啟動。隨著農民賣糧接近尾聲,中儲糧收購開始放緩,陳糧拍賣開始啟動。雖然前些天取消了部分銷售大單,但是并不意味著不拍了,而是不急拍。第二個變化就是雙向采購中,開始以25年新玉米為主。
這就是上面提到的,和小麥一樣的情景。但這件事似乎并沒有在玉米市場引起太大的風波,但是我認為這件事還是挺重要的,所以要說一說。從采購具體情況來看,中儲糧吉林分公司玉米購銷雙向交易共36.6萬噸,成交32萬噸,其中銷售成交價為2150至2268元/噸,而采購成交價格則在2120至2220元/噸,且主要是25年新季玉米為主。
從這一成交情況可以看出兩件事:一是官方正在效仿小麥,提前給新季玉米劃定價格區間;二是市場對此也相對較認,所以成交率并不低。
那么,這對玉米市場來說又釋放了什么信號呢?
第一,以時間為節點,給玉米定位。這兩年政策對玉米的調控不再單一地僅在采購與銷售中,現在開始逐漸遠端布局了,提前采購新糧就是其中之一。這對市場是有好處的,因為往年小麥也好,玉米也罷,臨近新糧收獲之前,市場往往是比較亂的,各種猜測都有,結果是搞得憂心忡忡。
以小麥為例,自從提前采購新季小麥以后,相當于變相給新小麥劃定了一個價格范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市場對于小麥的波動反而不那么緊張了。換句話說,這是有利于穩定市場的。所以,同樣,雖然距離新玉米收獲還有很長時間,但提前給玉米劃定價格范圍,也有利于市場的穩定。
第二,市場對玉米態度比較穩定。為什么說比較穩定呢?因為從成交率來看,如果市場對遠期玉米預期較高,認為玉米會大漲,那么顯然這個價格市場就會不認可,成交就會低;但反過來,如果對玉米非常悲觀,認為新玉米會大跌,那么認賣就會積極,成交就會高。但從成交情況來看,至少說明,市場對于后續玉米并不悲觀,但是也沒有盲目樂觀,這是一個向好的態勢。
因為從近兩年玉米的行情表現來看,供需影響是一部分,而情緒影響則也占很大一部分。尤其表現在當情緒看漲玉米時,往往會惜售,都在賭某一個時間段玉米要大漲,結果導致該時間段反而大家都在賣糧,結果反而玉米跌了。比如去年就很明顯,大家都在賭玉米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會大漲,于是前期都捂糧不賣,而到青黃不接時,全出來賣糧了,結果玉米不漲反跌,情緒也突然反轉,結果玉米大跌。
因為從近兩年玉米的行情表現來看,供需影響是一部分,而情緒影響則也占很大一部分。尤其表現在當情緒看漲玉米時,往往會惜售,都在賭某一個時間段玉米要大漲,結果導致該時間段反而大家都在賣糧,結果反而玉米跌了。比如去年就很明顯,大家都在賭玉米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會大漲,于是前期都捂糧不賣,而到青黃不接時,全出來賣糧了,結果玉米不漲反跌,情緒也突然反轉,結果玉米大跌。
而過于看跌也同樣,比如去年玉米收獲時,市場預期就比較悲觀,所以惜售意愿很低,這也是為什么玉米的售糧進度明顯偏快,因為市場預期弱,所以都沒心思挺價。但至少從目前來看,玉米市場情緒是比較穩定的,就是謹慎看漲,這對玉米來說是件好事,意味著玉米可能會恢復原有的自然節奏。
當然,目前也僅是剛剛開始采購新糧,相信市場都還懵著呢,而采購一旦開始,也不會僅有一次,所以接下來需關注后期新玉米采購成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