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兩份報告終于落地了,結果呢,倒也算在預料之中吧,但是市場給出的反應卻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料。
怎么回事呢?
先說說這兩份報告。
這兩份報告,種植意向報告意味著將決定著美玉米未來的產量,而以當前國際市場行情來看,對美玉米行情是偏利空的。
因為美國拿著關稅大棒四處亂揮,已經遭到了部分國家的反制,其中中國作為美玉米出口的重要市場,就對美國作出了反制。
這意味著,美玉米對華出口的性價比優勢喪失,那么對華出口必然就要減少。
按說在這樣的預期下,美國農民應該減少玉米的種植,但是另一方面,被反制的還有大豆。
由于大豆的前景更黯淡,所以美國農民愿意種植玉米,最終報告顯示,大豆的種植面積降至近5年來最低水平,而玉米的種植面積則增加了5%,達到9532.6萬英畝,為近12年以來最高水平。
而市場之前預計的是9436.1萬英畝,所以也高于了市場的預期。
再疊加中國對美玉米的反制,更加利空美玉米。
但是美玉米即不跌反漲。
之前受利空影響,美玉米在3月下旬時就一直承壓下行,一度跌至近3個月的低點4.42美元。
但是這幾天,美玉米卻又漲起來了,已漲至4.60美元。
這就很納悶,為啥反而漲了呢?
有兩個原因:
一是另一份報告給了強勁支撐。
美國農業報同日公布的季度谷物庫存報告顯示,截至3月初,美國當季玉米庫存為81.51億蒲式耳,低于上年同期的83.52億蒲式耳。
這倒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而季度庫存減少也反映出兩件事,那就是美玉米出口依然不弱,以及乙醇需求強勁。
乙醇需求回升是市場早的預期的,這不用多說,而美玉米出口是值得說一說的。
盡管失去了中國市場,美玉米的出口卻仍然呈現出增長態勢。
比如,截至3月末,美玉米銷售總量同比增長了29%。
其中,最大的支撐就是墨西哥。
墨西哥一直是美玉米出口最大的目的地,雖然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國這3個國家最先宣布了加征關稅,而加拿大和中國都給予了反制,只有墨西哥一直沒有表態。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墨西哥對美玉米的依賴太大,大到墨西哥不敢輕易對等反制。
而根據之前美墨加協定,墨西哥對美玉米依然是豁免關稅,并且也正是由于取消了美玉米的關稅以后,在價格沖擊下,導致墨西哥本土玉米種植受到沖擊。
過去10年里,墨西哥的玉米種植面積從770萬公頃減少到了700多萬公頃,而玉米產量也隨之逐年走低。
去年玉米產量僅2300萬噸,創下了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與之相反的是,對美玉米的進口卻逐年增加,去年墨西哥進口美玉米就達2400萬噸,占墨西哥全年玉米消費量的40%以上。
所以這個頭號玉米進口大國需求依然強勁,就給了美玉米重要支撐。
二是市場投機增多。
在重大關稅擾動下,市場必然不會平靜,尤其是期貨市場重新煥發熱情,市場投機開始增加,也意味著市場情緒重新開始波動,在整體宏觀政策以及供需的基本面上開始重新尋找機會,不排除投機性買盤放大了價格波動。
那么美玉米會一直漲下去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美國的關稅大棒還沒揮完,而且美國這次不光是針對中國一國,而是針對全球多國發起的貿易戰,其他國家會采取什么措施尚未可知,但無疑都會擾動國際市場。
而且,玉米也并非是美國一家獨大,巴西大豆收獲進度趕上來以后,二季玉米播種進度也明顯提升,而近兩年巴西玉米在國際市場一直表現亮眼,并且已超過美玉米,成為全球玉米出口頭號大國。
所以,美玉米的出口之路并不好走,長期來看,壓力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