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為東北現代農業發展把脈定向。2023年9月7日,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次日在黑龍江考察時,他提出“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一個“主攻方向”,一個“統籌推進”,指明了東北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之路,對全國其他地區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可理解為通過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物質裝備和現代經營管理方法,推動農業向專業化、高效化、多功能、綜合性方向發展。東北地區有遼闊平坦的大平原,有“插根筷子也發芽”的肥沃黑土,有黑龍江、松花江等充沛的水源滋養,有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農機具……基于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發展基礎,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正是東北農業的主攻方向。
現代化大農業有不同的模式。“大”也不單指生產經營規模大,還隱含產業體系健全、產業化水平高、生產力先進等豐富內涵。我國農業地域分異明顯,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可以走規模化、機械化的路子,其他地區也可以發展因地制宜、適度規模的現代化大農業。只要是立足地方實際、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就符合農業現代化方向。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質量效益偏低、農產品供需結構性不平衡等問題,而“四個農業”正是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抓手。具體而言,科技農業,即通過培育優質品種、研發先進設施裝備以及利用生物技術、數字技術賦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綠色農業,即通過推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利用的綠色生產方式,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質量農業,即推進全過程、全環節標準化生產,著力延鏈、補鏈、強鏈,保障農產品高效優質供給。品牌農業,即通過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形象提高農產品知名度,變“賣產品”為“賣價值”,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全產業鏈收益。
綠色農業,即通過推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利用的綠色生產方式,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質量農業,即推進全過程、全環節標準化生產,著力延鏈、補鏈、強鏈,保障農產品高效優質供給。品牌農業,即通過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形象提高農產品知名度,變“賣產品”為“賣價值”,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全產業鏈收益。
“四個農業”如同汽車的四個輪子,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科技農業可以看作是源頭引擎、底盤動力,綠色農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質量農業是提升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品牌農業則是價值變現的出口、興農富農的最終落點。只有“四個農業”統籌推進、同向發力,才能引領現代化大農業走得更穩更遠。
現代化大農業的前景令人向往。我們要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力,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水平,強化農產品品牌效益,全方位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讓農業強國的藍圖早日成為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