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內小麥現貨市場穩中有漲!局部終端小幅上調收購價格!今日漲價暫消,個別企業又開始落價,金沙河沙河和南和兩公司均落2厘,價格分別為1.224元/斤和1.222元/斤。思豐原糧部通知:今日開始優麥恢復收購!普麥1.22元/斤。
次優1.275元/斤。三類優麥1.29元/斤。優麥1.31元/斤。 分產區來看,山東主流粉企掛牌價區間在1.2-1.23元/斤;河北主流粉企掛牌價區間在1.204-1.226元/斤;河南主流粉企掛牌價區間在1.208-1.233元/斤;江蘇主流粉企掛牌價區間漲至1.207-1.223元/斤;陜西主流粉企掛牌價區間在1.23-1.24元/斤!
近期國內小麥市場呈現區域性、階段性走強態勢,多重因素交織推動行情進入關鍵博弈期。
1、豆粕暴漲蝴蝶效應:中美關稅摩擦推升豆粕價格,飼料企業搶購麩皮平衡成本,推動副產品價格水漲船高,間接“輸血”制粉利潤,刺激粉企提價吸糧。
2、節前備貨需求釋放:距離五一小長假僅半月之隔,部分庫存偏低的粉企啟動剛需補庫,短期提振市場情緒。
3、新麥旱情擾動市場:今年長江流域降水量偏少3成,其中長江中下游偏少近4成,流域約50%面積出現氣象干旱。4月初,安徽干旱幾乎覆蓋全省,從安徽省氣候中心發布的全省氣象干旱監測圖上顯示,沒有出現干旱的地方只有皖南一小塊區域。
4月11日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對全省187個墑情監測點監測結果顯示,全省各地麥田均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另據天氣預報,未來10—20天全省仍無有效降水,旱情將會進一步發展。河南、安徽等主產區旱情升級,新麥抽穗期缺水風險激化減產預期。
市場反饋,多地旱情有可能導致2025年小麥產量與品質下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旱情擾動≠減產定局!當前冬小麥總體長勢仍屬正常范疇。據中央氣象臺全國農業氣象影響預報與評估顯示,目前,北方大部冬小麥處于起身拔節至孕穗期,河南南部部分已抽穗,江淮、江漢處于孕穗至抽穗開花期,西南地區處于開花至乳熟期,云南部分進入成熟期;大部冬小麥發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3~6天,新疆、河北、河南、山東、四川等地部分地區偏早7~12天。
4月9日遙感長勢監測表明,冬小麥主產省一、二類苗比例為92.5%,長勢良好,其中河南、山東、安徽、陜西一類苗比例過5成。
簡言之,現階段新麥產情尚不明朗,市場各方需理性看待區域性天氣擾動!就目前看,每年區域性干旱等都會存在,即便局部減產也或難撼動全局豐產。
繼續重點關注新麥產情變化。綜合來看,在小體量飼用替代需求、節前備貨窗口開啟與天氣題材共振下,短期麥價呈現震蕩偏強走勢。但新麥豐產預期大局未變及政策性儲備投放,仍將制約行情上行空間,建議市場主體合理把握購銷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