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暴漲,最高飆到了4000元/噸以上,但沒持續多久,馬上又暴跌了,部分跌幅達到400元/噸。
但是這一點兒也不意外。
為什么?
因為我們說了太多次了,豆粕受進口大豆影響較大,所以國際大豆任何的風吹草動,到了豆粕市場上搞不好就刮成了八九級的大風。
再想想前兩年,這種情況還少嗎?
所以沒啥可大驚小怪的。
那么,這回豆粕突然又大跌,是因為啥呢?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豆粕的漲跌只和一件事有關,那就是巴西大豆的到港。
之前豆粕之所以暴漲,主要是因為大豆法檢又變嚴格了,逐船檢驗后,大豆通關時間明顯變慢,市場普遍預計,可能要延遲20多天。
現在是4月底了,之前3月底的時候豆粕供應就開始緊張了,這過了一個月了,只能說豆粕的供應更加緊張。
再加上之前市場預期4月份會有部分進口大豆到港,所以庫存方面也就放松了,結果4月大豆沒來,庫存緊張,所以又趕緊著急采購。
豆粕本來就所剩不多,再加上通關延長,需求增加,所以就應聲上漲了。
為什么又跌了呢?
很簡單,因為馬上5月份了,進口大豆到港近在眼前,而且量不少。
豆粕供應緊張,很大原因是因為油廠缺豆,但缺豆只是暫時的,根據最新預期,巴西大豆到5月中旬左右也就來了。
現在馬上就5月了,所以可以說是有期盼的。
第二,二季度是南美大豆出口的旺季,再加上美國這么一折騰,巴西也樂壞了,很想抓住機會進一步擴大中國這個需求大市場。
另一方面,國內也有增量的需求。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美豆的出口旺季是在四季度,當前國內進口大豆供應主要依靠南美大豆,對美豆并不敏感。
但由于關稅原因,四季度美豆缺失,這個缺口就要提前在二三季度補上,所以對南美進口大豆需求增量。
所以二季度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是非常高的。
根據預期,5月進口大豆到港約在1100萬噸,6月更高,1300萬噸。
所以也就暫時緩解了國內市場的焦慮。
第三,需求端也在觀望。
其實客觀地說,豆粕暴漲后,再繼續上漲的動力也不足了,因為下游需求量并沒有那么大的支撐。
飼料企業雖然也著急,但是也認為,豆粕不至于失控,所以當豆粕暴漲以后,其實下游市場情緒也很冷,高價搶貨的并不多,更多的是有價無市。
所以需求不支撐,那么豆粕想再大漲也就難。
這也可以看出,現在的豆粕市場仿若驚弓之鳥,一個消息就能讓行情大漲,同時一個消息也能讓行情再跌下來。
不過我們依然認為,豆粕是近弱遠強,在南美大豆出口旺季,進口大豆到港持續高位,會緩解國內豆粕供應緊張的局面,但是只是緩解,豆粕想再跌破前低的幾率較小。
因為前面說了,需求也增量了嘛。
而二三季度過后,到下半年以后,豆粕供應緊張的局面可能會再次顯現,所以我們并不過分看空豆粕,更何況進口大豆到港并不會是一直順風的,但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延誤,又會在豆粕市場掀起風浪。
所以,豆粕注定淡定不了,且得波動呢,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