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剛開始,大豆市場依然保持著有價無市的狀態,而就在這時市場上再傳拍賣的消息,據傳言表示或將在5月15日前后開始國儲拍賣,數量為200萬噸。自從4月上旬以來,市場就流傳著各種版本的拍賣消息,這次面對著新一輪的考驗,東北地區的貿易商多了一絲的沉穩與冷靜,畢竟“狼來了”這么多次,那么這次是否能真的來,大家都在自己的心中打了一個問號。
農戶基層糧源的售罄,貿易商庫存量的持續減少,是支撐東北豆價的有力依據,目前東北地區外發裝車價格在2.3元/斤上下;而南方產區則完全不同,價格正處在震蕩上調當中,出貨壓力不斷的增加,銷區產區利潤倒掛,現外發裝車價格在2.8元/斤左右。
那么在這樣的有價無市的市場動態之下,豆價會不會下跌?大家擔心的過山車行情會不會到來?雖近期南方產區價格正處于上行渠道中,但因東北價格保持平穩,銷區庫存充足,價格依然將保持高位震蕩,后續拍賣的投放量及拍賣底價成為價格走向的關鍵。
東北:需求疲軟價格堅挺
前文提及,東北地區再次傳來即將迎來國儲拍賣的消息,但大家的觀望程度較高,多準備以最終的公告發布為主,受此影響當前需求較好的蛋白廠收購的激情也正在逐漸的褪去,但這暫時并沒有影響東北貿易商報價的變化,現裝車價格多在2.3元/斤左右(42蛋白左右),不僅是不急于清倉處理,更多的是因為剩余的庫存均為高品質的優質糧源,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雖然目前來看東北地區所剩糧源較往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減少,但因今年前期行情波動大,下游買漲不買跌已經提前透支了后市行情,導致糧源分散到下游經銷商及廠商手中,雖然東北貿易商看到了供應的吃緊,但另外需要面對的也是需求的低迷和明顯增加的下游庫存轉化時間。
關內:清庫漲價并行
東北地區是雖然行情不好,但是心態好,而關內地區形成了對比。首先,小麥即將上市,大豆也已經到了行業的淡季,多數貿易商準備拋售大豆為迎接小麥收割;其次,巴西大豆通關小部分進入市場導致貿易商恐慌心理加劇,再加上銷區市場摻兌使用的現象嚴重,導致國產豆價受到一定的沖擊。
另外,進入5月也就意味著豆制品行業的淡季來臨,工廠的消耗量直線下降,再加上今年中美貿易戰給市場造成的深遠影響,整體市場的消費能力有限,想趕在湖北新季大豆上市前清理庫存,但貿易商整體庫存量偏少,農戶手里沒糧,所以湖北、安徽、河南價格高位震蕩,江蘇因前期高溫減產沒貨,對大白皮有所炒作,價格有所上漲,但因下游采購的利潤倒掛,整體有價無市。
綜上所述,雖然產區貿易商都在高喊“沒有糧”,但市場上又貌似到處都是糧源,整體供應的緊張放到今年的市場需求上不一定就是供小于求的,面對未來的市場行情還是要隨行就市,切忌盲目看漲,預計未來行情或將以寬幅的震蕩為主,且均為緩慢的上下浮動。面對拍賣,還是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對待,隨走隨收才是較為保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