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年度大豆種植面積降低,我國當下正處于飼料原料需求旺季,且豆粕庫存維持在近幾年低位,因此豆粕的未來走勢仍偏向樂觀。
隨著南美大豆上市,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有所增多,加之《豆粕減量替代方案》細則公布,近段時間,國內豆粕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展望后市,美國新年度大豆種植面積降低,我國當下正處于飼料原料需求旺季,且豆粕庫存維持在近幾年低位,因此豆粕的未來走勢仍偏向樂觀。
美國大豆種植面積降低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25/2026年度大豆種植面積約在8350萬英畝,較上一年度的8710萬英畝減少360萬英畝,降幅為4.13%。目前正值美國大豆播種季節,且播種已經完成八成。之前對種植面積存有疑問的多家市場研究機構,逐漸認可這一預估數據。
目前,美國各研究機構預測的美國新年度大豆種植面積均值處于8370萬英畝左右,較3月下旬預估的8440萬英畝均值已明顯下調。在美國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的背景之下,國際大豆價格具有一定的底部支撐。
進口大豆到港預期消化
雖然南美大豆開始大量上市,我國未來幾個月進口大豆到港量預期增加,但同比增幅并不明顯。數據顯示,我國5—7月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為3000萬~3200萬噸,雖然較過去幾個月有所增長,但是同比來看并未有過大的差異,且依舊符合國際大豆產供需的季節性規律。
由于進口大豆將迎來到港高峰,加之近期的大豆通關檢疫速度加快,市場已經提前以走弱方式對其進行充分體現。因而,未來進口大豆到港量即使增大,對豆粕價格也不會產生過大的壓制作用。
油廠壓榨利潤依舊不高
過去一段時間,雖然國內油粕價格有所走高,但油廠的壓榨利潤依舊處于偏低水平。最近幾個月,進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雖然巴西大豆升水在其大豆上市階段有所走弱,但我國油廠的大豆壓榨利潤也僅僅維持在50~100元/噸,部分高價大豆壓榨甚至仍虧損30元/噸以上,這便使得油廠不會主動壓低豆粕等價格進行銷售。
養殖需求旺季已經來臨
近期,國內豆粕下游需求端拿貨較為有限,不過,當前我國生豬和肉雞養殖效益較好,存欄量保持較高水平,并且隨著水產投苗的展開,飼料養殖企業對豆粕的季節性需求量將保持在較高水平。雖然《豆粕減量替代方案》細則公布,將令飼料企業降低豆粕添加比例,但方案效應顯現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對短期影響不大。并且近一個月以來,豆粕價格持續下滑,豆粕蛋白原料的添加優勢已經回歸,其飼料添加比例也有了一定的回升空間。
調研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港口地區油廠豆粕庫存約為21萬噸,較一周前增加8.5萬噸,豆粕庫存已經連續五周增加,但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6萬噸,處于歷史同期偏低水平。
總體而言,近期南美大豆上市,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預期增長,壓制了豆粕價格,但國內養殖需求進入旺季,油廠的壓榨利潤依舊偏低,并且國內豆粕庫存處于歷史低位,在美國大豆種植面積降低的背景之下,一旦出現異常天氣,將對國內豆粕市場構成支持。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國內豆粕市場仍偏向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