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首先必須明確一件事,雖說進入中旬后玉米價格上漲速度不慢,但真的談不上暴漲,昨日的文章里咱也提到過,根據調研顯示,本輪玉米平均漲幅剛剛突破50元/噸,這還僅是山東地區,而華北和東北地區整體的上漲基本僅在10-20元/噸,而山東企業提價較猛的原因其實就是老套路,根本沒有什么新鮮招!
至于所謂的“單邊”行情更是有些扯,雖說山東企業確實對價格進行價格不小的調整,但每日的到貨基本就在100-200臺,這說明企業并未付出多少的成本,反倒是引起了市場的一波震動,隨著價格的走高和東北糧入關數量增多,本地持糧主體的惜售心態也開始發生轉變,出貨的節奏開始轉快!
而現階段玉米的壓力明顯大于市場的支撐力,畢竟現階段最大的支撐力就是持糧主體自發的惜售,政策起到的只是一個托底的作用,但是利空層面的消息可謂是層出不窮,且不說現在新麥正在搶占玉米的市場份額,但是糧源進口已經發生變化,再疊加月末即將落地的進口玉米拍賣,如果再算上定向水稻可能隨時啟動,明顯可以感覺的出,玉米上漲已經是“后勁不足”,就看持糧主體惜售“這口氣”能吊多長時間了!
還有就是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企業的庫存除山東外,基本都能維持25天以上的生產所需,但由于下游需求持續疲軟,訂單情況不樂觀,不少企業開始降低開機率甚至進入停機檢修,小編不不否認,這段時間以來企業的庫存確實有所消耗,但東北糧通過鐵路運輸流入華北及山東地區的總量早已彌補甚至超出,另外就是關于渠道庫存的事,雖說正在被一步步的消耗,但目前依舊有超過2成的糧源存在,這還是沒疊加轉結余的糧源,也沒有算中儲糧的投放!所以就紙面數據來看,今年玉米是不存在缺口的!
記得小編年初的時候一直在強調支撐玉米的三駕馬車現在缺了“兩條腿”,而現在的h情況不僅沒有好轉,甚至是由于新麥的介入更加糟糕,今年小麥玉米再現價格差持平甚至倒掛的局面,對于南方銷區來說,小麥更具性價比,部分飼料企業補庫小麥增多,進一步限制了玉米消費能力!至于工廠現階段的利潤,真的是不談也罷!
乍看起來目前依舊是供應偏緊,但這不是建立在市場缺糧的狀態下,而心態這玩意又很容易受到影響,隨著玉米漲幅開始收窄甚至出現回落,部分持糧主體肯定會發生心態變化,雖不至于出現大規模的售糧潮,但階段性供應寬松還是大概率的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下跌的風險也在進一步加劇!
所以小編在此建議持糧主體,要合理把握每一次的上漲機會,目前的價格基本是八九月份玉米的高點了,繼續上漲的空間也不大了,有出貨打算的老板需要盡快動起來,而根據最新的運輸情況顯示,東北糧入關的情況正在擴大,一旦玉米價格進入下跌通道,就又需要重新找機會了!所以小編認為企業收購價有可能達到1.25元/斤,但絕對不是主流價格,更別提是持糧主體的裝車價了!
以目前的市場條件來看看,玉米偏強運行的階段基本告一段落,未來一段時間大概率會是震蕩下滑,但無論企業多憤怒,暫時還不會強勢打壓,所以價格不存在大跌的可能,也就沒有玉米在劫難逃一說,本月下旬,供需雙方的博弈會繼續,價格的波動空間就是本輪上漲這百十元。但目前的價格正在不斷透支未來的玉米行情,再疊加到下游需求低迷,政策層面尚未有明確的指引,再加上企業利潤嚴重下滑,和新麥入市的影響,玉米所要面臨的替代壓力凸顯,建議市場主體理性看漲,結合自身情況制定購銷計劃。接下來繼續關注麥收前騰倉情況,玉麥價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場購銷節奏。
小麥:
隨著托市的啟動,小麥市場也開始“牛”了起來,價格上漲的速度正在加快,但由于持糧主體現階段依舊較為猶豫,基層收購價并不高,這也造成了種植戶的惜售情緒,雖然整體看起來市場購銷依舊火熱,但供需雙方之間的矛盾也開始顯現, 至于沖擊1.25元/斤,小編認為是有機會的,但大概率不是現在,畢竟現階段依舊是收割入市的高峰期,而政策托市的收購數量至少目前是低于去年同期的,二三批何時啟動 和收購量才更為關鍵!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市場的渠道陳糧并不少,再疊加現在依舊有小麥的政策輪出,市場供應更為寬松,雖說今年小麥銷路增多,但企業也不會大規模建庫補倉,畢竟當前面粉購銷處于淡季,下游走貨不暢,主流企業開工率僅有32~35%左右,工廠多以剛需為主!更別提去年小麥出現大崩盤,給貿易商直接打懵了,不少人認為今年小麥依舊存在較大風險,對于建庫的興趣缺缺,更多還是以即收即走或是訂單合同為主!
針對于當前的新麥市場,小編認為華北及黃淮地區的老板們,只要把價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凈糧),都談不上風險,從目前已上市新麥價格來看,各地區面企收購價格在1.21-1.23元/斤之間,與陳麥價格持平,高于最低保護價,所以利潤空間是存在的,特別是短線運作的情況下!關于最近一段時間新陳麥不斷下降,這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利潤在一步步擴大,畢竟有政策托市的價格擺在哪里,還有糧庫也正在不斷地入市收購。小編認為從政策角度來看,今年新麥的價格不會低于1.2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