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氣象學家早在去年就預警2025年玉米帶可能面臨干旱,但目前尚未發生。若旱情出現在七月中下旬,單產影響將因時間而異。近期,新作CBOT玉米期貨價格跌至六個月低點,市場對天氣風險的溢價極低,但受周末高溫預報影響,12月合約小幅反彈。
玉米單產:7月份氣溫是決定玉米單產的關鍵變量
近期氣象模型顯示,6月美國中西部氣溫和降水均高于平均水平。盡管高溫6月通常伴隨干旱,但今年的高溫多雨組合與2023年相似。
歷史數據顯示,6月份天氣與玉米單產的相關性存在較大差異,而7月氣溫才是關鍵分水嶺。過去25年中,最差的單產均與中西部7月份的異常高溫相關;而高產年份則多伴隨涼爽的7月(如2016、2017年)。
若7月涼爽且6月或8月降水充足,即使7月干旱(如2014年),仍可實現玉米高產。此外,當7月至8月降水接近或高于正常,通常玉米單產較高,而在干旱條件下,僅當7月涼爽時,玉米單產接近平均水平。最為不利的組合是7月高溫疊加7至8月干旱(如2011、2012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玉米狀況改善與2011年類似,但是6月降水偏多并不能預示后續天氣,歷史上看,當6月份多雨時,之后7至8月既可能多雨也可能干旱;如果6月份高溫,7月氣溫更容易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