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上旬,因南方主產小麥區遭遇干旱,市場開始擔憂小麥減產,其價格快速上揚,小麥與玉米具有較強替代性,小麥價格走強迅速傳導至玉米板塊,推動玉米價格同步攀升。
然而,隨后中美關系回暖,再加上5月10日-14日巴西總統盧拉訪華,并簽署多項農業合作協議,中方還允許巴西DDGS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意味著國內市場將面臨更多進口供應和替代壓力,從而構成利空壓力。而6月6日河南啟動小麥最低價托市收購機制,這是時隔四年首次啟動該機制,小麥價格由跌轉穩,間接對玉米價格底部起到支撐作用,玉米價格短期內上漲。
然而,隨后中美關系回暖,再加上5月10日-14日巴西總統盧拉訪華,并簽署多項農業合作協議,中方還允許巴西DDGS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意味著國內市場將面臨更多進口供應和替代壓力,從而構成利空壓力。而6月6日河南啟動小麥最低價托市收購機制,這是時隔四年首次啟動該機制,小麥價格由跌轉穩,間接對玉米價格底部起到支撐作用,玉米價格短期內上漲。
二、回歸基本面
1.供應端趨緊
根據最新公布的USDA供需平衡表,中國2024/2025年度玉米進口預測值被下調100萬噸至700萬噸,進口依賴度由上年度的7.1%降至2.2%。在國內總需求預期不變的背景下,進口回落直接壓縮供應總量,使得產需缺口進一步擴大,庫存同步下調,國內整體供需格局呈現出進一步收緊態勢。
從實際進口情況看,2025年1-4月中國累計進口玉米僅44萬噸,同比大幅下降95.1%。其中,主要來源國為巴西(24.9萬噸,占比56.6%)、俄羅斯(6.3萬噸,占14.3%)和烏克蘭(5.9萬噸,占13.4%);而來自美國的進口量僅為0.8萬噸,占比1.8%。
2.需求端偏弱,替代壓力持續
深加工方面:整體采購仍以剛需為主,企業按需維持低開工率。玉米淀粉方面,盡管近期副產品(如胚芽粕、蛋白粉等)價格回暖帶動利潤小幅修復,但原料上漲淀粉利潤仍處于持續虧損狀態,企業開工維持低位,淀粉下游需求恢復有限,疊加木薯替代偏強擠壓玉米淀粉部分需求,對玉米需求偏弱。玉米酒精方面,開機率維持低位,利潤持續虧損,對玉米原料的采購支撐不足。
飼料方面:玉米面臨國產小麥和進口高粱、大麥的持續替代壓力。目前國內小麥收獲已接近尾聲,截至6月16日,全國冬小麥收獲進度達90.6%,山東、山西和陜西正在掃尾,河北過八成半,甘肅過兩成,新疆近兩成。隨著小麥集中上市,小麥-玉米價差持續收窄,飼料企業采購意愿轉向小麥,壓制玉米飼用消費。
同時,高粱、大麥等進口飼料糧雖受貿易政策限制,但整體供應未斷,仍對玉米飼用需求構成邊際壓力。在對美加征關稅背景下,進口高粱受到抑制--今年1-4月高粱進口總量為130.3萬噸,低于近五年均值約95萬噸,其中美國高粱占比達61.7%。進口大麥方面,1-4月累計進口368.6萬噸,略高于五年均值,主要來自澳大利亞。
同時,高粱、大麥等進口飼料糧雖受貿易政策限制,但整體供應未斷,仍對玉米飼用需求構成邊際壓力。在對美加征關稅背景下,進口高粱受到抑制--今年1-4月高粱進口總量為130.3萬噸,低于近五年均值約95萬噸,其中美國高粱占比達61.7%。進口大麥方面,1-4月累計進口368.6萬噸,略高于五年均值,主要來自澳大利亞。
3.庫存加速去化
現貨市場庫存維持快速去化節奏。截至2025年6月6日,廣東港玉米庫存為101.6萬噸,周降13.3萬噸,降幅達11.6%;北方四港合計庫存305.9萬噸,周降25.2萬噸,降幅7.61%;同期北方四港下海量為58萬噸,周降11.72%。加工與飼料企業庫存也同步下降,截至6月13日,全國平均飼料企業玉米庫存天數降至33.48天,較上周減少1.87天,降幅5.29%;全國12個地區96家主要玉米加工企業玉米庫存總量465.1萬噸,周減少0.3萬噸,跌0.06%。
三、結論:階段性“緊平衡”,現貨價格具備抗跌基礎
盡管當前需求端整體表現偏弱,深加工消費恢復力度有限,且飼料消費面臨替代品持續擠壓,但在原本已存在的產需缺口預期基礎上,進口量下調進一步擴大了缺口,疊加現貨端庫存加速去化,玉米市場形成階段性“緊平衡”。供給端主導的偏緊結構使現貨價格具備一定抗跌性,短期行情或呈現震蕩運行格局,價格表現相對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