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階段的市場余糧多數被截留在了渠道貿易商手中,隨著庫存成本的增高和持糧主體看漲的情緒升溫,市場流通糧源不斷縮水,而前天山東到貨增至700+后,企業開始試探性壓價,整體的幅度并不大,但也引起了持糧主體的警惕,昨日到貨降至500+,雖說山東一直被視為價格波動的風向標,但現階段參考意義卻在下滑是為什么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現階段山東企業的庫存和其他地區企業的庫存并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據了解,目前華北、東北甚至是南方地區的深加工企業的庫存基本能維持30天左右,而飼料企業則更高一些,而山東動氣僅能維持7-14天,這也是為什么山東價格變化快的原因,至于昨日德瑞上漲80元/噸,其實就是純純的補漲,甚至還沒有追平玉峰的收購價格,談不上什么大漲!
目前山東及華北地區的主流價格基本站在2400-2500元/噸之間,少部分企業突破2500,但也引來了部分持糧主體惜售情緒的松動,上量增多,企業試探壓價也就很正常了,但在昨日的文章里咱提到過,玉米的地步支強勁,短期內價格不會出現大的下跌,充其量就是在這個區間內波動,而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中儲糧的動作,一定要關注定向糧落地情況!
至于是否意味著本輪玉米價格上漲結束,在小編看來還需要觀察一下, 但進入震蕩期是肯定的了,目前持糧主體和企業之間的博弈依舊在進行中,雙方誰都有可能占據短暫的上風,但誰也沒有絕對的價格控制權,持糧主體逢高出貨是正常的,企業順風壓價也沒毛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以目前企業的利潤情況,玉米價格想大漲基本是不現實的,未來一周,價格大概率會圍繞到貨來調整!
至于東北地區的上漲,在小編看來純純是被逼的,畢竟現階段下游需求疲軟,企業開機率降低,再加上有中儲糧拍賣和本身的庫存,東北企業本身并沒有繼續補庫的需求,而近期不斷小幅上漲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鎖定部分糧源,為以后打下基礎,至于后續是否會上漲, 以目前東北地區的價格來看,小編認為上漲之前要先經歷一波下跌,反復橫條之后才有可能繼續上漲, 但上限也是極為明顯的,東北糧最后很大一部分還是要流入山東及華北地區的!
關于中儲糧近期拍賣不斷出現溢價的情況,小編認為是一把雙刃劍,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玉米價格的穩定, 但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甚至有可能提前引爆定向糧的投放,就算暫時沒有定向糧入市,中儲糧不斷擴大投放規模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畢竟現在的市場需求就那么多,供應減少造成價格上漲,而一旦供應擴大,價格走向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目前的市場條件來看看,玉米偏強運行的階段基本告一段落,未來一段時間大概率會是震蕩下滑,但無論企業多憤怒,暫時還不會強勢打壓,所以價格不存在大跌的可能,也就沒有玉米在劫難逃一說,本月下旬,供需雙方的博弈會繼續,價格的波動空間就是本輪上漲這百十元。但目前的價格正在不斷透支未來的玉米行情,再疊加到下游需求低迷,政策層面尚未有明確的指引,再加上企業利潤嚴重下滑,和新麥入市的影響,玉米所要面臨的替代壓力凸顯,建議市場主體理性看漲,結合自身情況制定購銷計劃。接下來繼續關注麥收前騰倉情況,玉麥價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場購銷節奏。
小麥:
昨日小麥市場變臉較為明顯, 下跌的企業擴大,雖說幅度有限,但對持糧主體還是有不小的刺激作用,畢竟今年持糧主體的心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在昨日的文章里咱提到過,現階段小麥正處于收割的尾聲,市場流通糧源充足,企業話語權更重,畢竟現階段是面粉的消費淡季,制粉企業的開機率偏低,對原糧的需求有所降低,好在有飼料企業的強勢入局,否則小麥還真不一定會是現在的局面!
不過面對降價小編想提醒大家保持理性,小麥有政策托底的保護,而最近幾天又新增部分庫點, 價格的底部還是極為堅挺的,前面咱也多次提到過,只要能控制小麥的收購價,是不存在虧損的可能性,只不過小編認為本輪降價很難引起基層售糧價格的調整,甚至按照今年種植戶的態度來看,一旦顆粒歸倉,售糧潮就會快速過去,價格易漲難跌,考慮到現階段貿易商和企業對小麥的收購態度較為謹慎,整體是供強需求的局面,未來一段時間,小麥大概率會在區間內反復橫跳!
針對于當前的新麥市場,小編認為華北及黃淮地區的老板們,只要把價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凈糧),都談不上風險,從目前已上市新麥價格來看,各地區面企收購價格在1.21-1.23元/斤之間,與陳麥價格持平,高于最低保護價,所以利潤空間是存在的,特別是短線運作的情況下!關于最近一段時間新陳麥不斷下降,這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利潤在一步步擴大,畢竟有政策托市的價格擺在那里,還有糧庫也正在不斷地入市收購。小編認為從政策角度來看,今年新麥的價格不會低于1.2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