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建機電提灌站,保障糧食生產用水安全。市級財政兩年安排資金6000萬元,在非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的沿江、沿河流域,新建標準化機電提灌站200座,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區域水源保障能力,提升糧食生產抗風險水平。
二、打造高產示范區,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市級財政三年安排資金6900萬元,每年支持建設糧油百畝超高產攻關點10個(20萬元/個)、千畝高產片10個(50萬元/個)、萬畝帶動區8個(200萬元/個)。支持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集成應用,支持高產高效品種、技術應用,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三、擴大種糧補貼范圍,梯次培育適度規模主體。市縣財政三年籌集資金5400萬元,以80元/畝的標準對水稻、玉米、大豆、紅薯、小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種植規模在20—30畝(不含30畝)的實際種糧大戶進行補助,提高種糧積極性,梯次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四、提高大戶補貼標準,發展壯大規模經營主體。市級財政安排在省級種糧大戶補貼基礎上,按照100元/畝標準對30畝及以上種糧大戶進行累加補貼,提高種糧大戶政策性收入,促進糧食規模化經營率提升。
五、推廣集中育秧育苗,促進糧食節本提質增效。市級財政按照水稻40元/畝、玉米(高粱)50元/畝標準,對集中育秧育苗、供應大田栽播面積500畝(其中,帶動農戶100畝)以上的育秧主體進行補助,加快糧食重大品種、主推技術落地落實,促進糧食生產環節進一步節本增效。
六、支持社會化服務,提升糧油標準化管理水平。市縣財政按照100元/畝標準,對開展糧油機械化作業服務面積達200畝及以上的社會化服務主體給予事后補貼。加快區域農機服務中心實質化運營,加速新型適用農機、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業生產托管等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推廣,進一步提升全市糧油生產管理標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