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糧油收到的最新消息顯示,7月4日中儲糧官方平臺將繼續舉行進口玉米拍賣,并將拍賣數量增加至30.6萬噸。
由于7月1日剛剛進行過今年以來的第一次進口玉米拍賣,這似乎意味著本輪進口玉米的拍賣頻率極有可能為一周兩次。
從7月1日的拍賣結果來看,共計投放18.9萬噸美國進口玉米,起拍價在2260-2290元/噸之間,最終成交18.3萬噸,成交率超90%,平均成交價達到2368元/噸溢價45-140元/噸,如果再加上30元/噸出庫費后,到廠成本與當地小麥價格基本持平。
也可能正是首次拍賣的火爆,讓有關方面及時增加了一周兩拍,并將拍賣數量大幅提高至30萬噸的水平。從歷年玉米市場的價格走勢來看,2016年是玉米市場價格的一道分水嶺,在2016年之前玉米市場受政策調控,價格走勢偏弱,并最終累積了高達2.6億噸的創紀錄庫存。
由于超高的糧食庫存導致巨額財政惠農資金的支出,2016年之后國家開始放開對玉米市場的限制措施,恢復對玉米深加工項目的審批,并在一段時間內減少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這使得玉米消費再度出現飛速增長。
數據顯示,在玉米實際產量調減有限的背景下,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時間內,高達2.6億噸的玉米臨儲庫存消耗一空,年均消耗庫存超過5000萬噸,雖然這一段時間內市場價格整體上漲幅度有限,但玉米缺口問題卻也開始受到市場關注,而真正令玉米成為商品投資市場黃金的年份也在悄然來臨。
2019年因疫情影響,國內生豬供應出現斷崖式下滑,至當前秋季市場生豬價格暴漲至40元/公斤,各地開始紛紛出臺生豬養殖鼓勵政策,環保審批也一路綠燈。在巨額財政的投入下,至2020年底全國生豬存欄40650萬頭,同比增長31%。而生豬養殖的擴張,最大的消耗就是飼料,玉米首當其沖。
2020年在挖空玉米臨儲庫存之后,玉米進口也歷史性的突破進口關稅配額現在,達到1130萬噸,是上一年度的2.4倍。當時間來到2021年之后,無論是玉米工業消費還是飼料消費,都繼續保持增長,而同期能夠給市場額外供應補充的臨儲庫存卻消失不見,加上疫情期間外部投資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流入到玉米購銷市場,玉米價格最終一飛中天,大宗批發市場價格歷史性的突破1.5元關口,幾乎是2016年玉米價格市場價格的兩倍。
大漲的玉米一方面讓進口市場進一步猛增至2835萬噸,另一方面也讓不少養殖企業連夜更改飼料配方,用價格相對低廉的小麥來替代玉米。同時,在國家層面,我們也注意到,進口玉米進入儲備體系的數量也在不知不覺中快速增加,這也為當下進口玉米拍賣平抑市場價格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果我們在回歸到今年的玉米市場,截止目前進口市場依舊保持著下降趨勢,今年1-5月玉米進口數量同比減幅超過80%,這是導致今年玉米價格節節走高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國內新季玉米的批量上市,最早也要到8月中下旬,進口玉米的拍賣節奏將能有效緩解玉米的上行勢頭,對于種植大戶而言,玉米銷售的最佳時機也面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