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能降多少?
關于玉米能降多少的問題,前面咱已經聊到過了,就目前的市場局面來看,本輪的玉米降價的進程可能剛剛過半,首先是山東地區到貨開始驟降,但一場大范圍的強降雨再次對持糧主體的庫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持糧主體的心態開始趨于穩定,看漲的情緒降溫,出貨的意愿和速度有了明顯改變,特別是東北地區。三是進口玉米拍賣疊加南方春玉米入市,如果再算上新麥的沖擊,目前玉米市場階段性缺糧的局面被打破!不過小編認為玉米短期內震蕩容易,但想破位下跌很難,畢竟底線還是極為穩定的!
何時又能再次上漲呢?
玉米想再次上漲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小編預計大概率要一周甚至更多,除非集體惜售再現,市場流通糧源驟減,或是進口玉米拍賣被叫停,但這些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進入七八月之后,北方的降雨天氣會增多,而距離新玉米入市越來越近,渠道糧入市的節奏會加快,不過小編需要說明一點的是,近期價格下跌除了和渠道糧源增多有關系外,企業想借著進口玉米拍賣壓制一波的想法更為突出。但從市場基本盤來看,企業短期壓制有可能,但隨著供應減少價格還是要漲上去的!
定向糧啟動是真的嗎?
真假小編不敢說,但從前面幾次的假消息來看可能性不高,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目前玉米正處于“下坡路”,中儲糧沒必要此時再出手,一個進口玉米拍賣短期內足夠壓制現階段的玉米行情了,二是目前市場局面僅是供應偏緊且屬于人為,這就意味著市場本身并不缺糧,再加上需求持續減弱,定向糧此時入市意義不大!
企業庫存現狀:
根據對產區企業的抽查和匯總官方的數據來看,目前深加工企業的庫存周期普遍能維持在25天以上,就算是山東企業也能達到10-15天,東北和南方企業的庫存周期更長一些,另外不少企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中遠期訂單,再加上目前企業開機率低,短期內沒有強烈的補庫需求!
而飼料企業的數據相對于深加工好一些,首先是1-5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13084萬噸,同比增長9.6%。但現階段生豬產能明顯過剩,而禽類養殖也有過剩的趨勢,大家不妨掃聽下目前肉蛋類的價格,對于玉米的需求大多數企業都僅保持剛需采購,更別說現在市場替代品正在增多,飼料企業對高價玉米的態度較為冷漠!
短期內玉米面臨較強的出貨壓力,行情沖高后會陷入一段時間的“虛弱期”,也就是小編一直在說的區間震蕩,目前玉米處于多空交織期,但實際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場供應依舊偏緊,持糧主體心態穩定,而政策端更多的還是求穩,而企業目前是不具備強勢打壓持糧主體的條件,不過隨著供需雙方的博弈繼續,價格波動的速度也會加快, 雖說波動整體受限,甚至會在上漲的這幾十塊錢來回波動,但玉米市場確實也缺乏了繼續上漲的基礎,建議市場主體理性看漲,結合自身情況制定購銷計劃。接下來繼續關注麥收騰倉情況,玉麥價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場購銷節奏,遠期行情走勢有待觀察。
小麥市場一邊托一邊拍,到底能漲嗎?
最近一段時間的小麥價格也是一降再降,雖說有托市的護底,破位的可能性沒有,但對貿易商來說也是壓力日增,更別說現在官方是一邊托一邊拍,到底是助漲還是壓制眾說紛紜,其實小編認為很好理解,托市為了穩定市場,而拍賣則是為了騰庫,咱多次說過,短期內小麥不會有出圈的條件,區間震蕩的局面會持續想當長的一段時間,更別說現在制粉企業訂單下降,開機率降低了!
雖說目前的小麥確實壓力不小,又處于集中入市前,上行不易但下行也難,這就是上有頂下有底的格局,小編認為華北及黃淮地區的老板們,只要把價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凈糧),都談不上風險,從目前已上市新麥價格來看,各地區面企收購價格在1.21-1.23元/斤之間,與陳麥價格持平,高于最低保護價,所以利潤空間是存在的,特別是短線運作的情況下!
關于最近一段時間新陳麥不斷下降,這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利潤在一步步擴大,畢竟有政策托市的價格擺在那里,還有糧庫也正在不斷地入市收購。小編認為從政策角度來看,今年新麥的價格不會低于1.25元/斤!
關于最近一段時間新陳麥不斷下降,這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利潤在一步步擴大,畢竟有政策托市的價格擺在那里,還有糧庫也正在不斷地入市收購。小編認為從政策角度來看,今年新麥的價格不會低于1.25元/斤!
持糧主體現階段又該進行哪些操作?
其實無論是小麥還是玉米,現階段的貿易商需要重點關注三件事。一是政策的波動,它們才是價格走向的指路燈,其次就是市場流通糧源的情況,或者說是持糧主體的售糧情況,畢竟市場流通糧源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收購價的調整,最后就是持糧主體的心態,要穩定,切勿盲目追漲殺跌,學會逢高出貨,見利變現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