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是期貨還是現貨,盤面上的表現卻都不太大。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是動力太弱呢,還是博弈太強呢?
對于豆粕的情況,我們前兩天作過詳細地多空分析,這里就不再重復了,結論就是豆粕的利多要大于利空。
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主要是基于3個點:
一是市場對三季度以后進口大豆缺口的關注。
現在是南美大豆出口旺季,每月到港的進口大豆數量都在千萬噸級別,但是當南美出口旺季過后,到四季度以后,進口大豆來源就成了重點關注問題。
從相關的訂單也可以看出,9月份的大豆采購訂單已完成了約80%,但是10月以后的訂單卻寥寥無幾,說明遠期大豆供應正面臨著缺口。
這是市場看漲豆粕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人可能要說了,不是還有美豆呢嗎?
這就是第二個因素,美豆重返中國市場。
這個事我們之前也詳細分析過,無論美豆來也好,不來也好,對國內豆粕市場都是利多,只不過是大多還是小多的問題。
三則是美國生物燃料政策提振豆油需求,對市場形成共振,使得美豆成本得到支撐,進而也支撐了進口大豆成本。
所以在這三個支撐下,豆粕呈現緩慢上行的趨勢,開始逼近3000元/噸大關。
而弄明白這三點以后,也就會弄明白,上面說的豆粕上漲決不是因為動力太弱,而是博弈太強。
第一博弈就是近弱遠強。
近期看豆粕是弱的,南美大豆瘋狂到港,以及國內豆粕庫存不斷累庫,都增加了短期的現貨壓力。
但是對于遠期,市場卻頗有期待,所以近期與遠期的博弈就非常強。
第二是中美貿易博弈。
我們剛才分析,無論美豆是否重返中國市場,對豆粕來說都是偏利多的。
但這里也有一個關鍵時間點,那就是8月1日以后,美國對華關稅政策面臨調整,市場目前對此關注很高。
雖然說是大漲和小漲的問題,但是要考慮到情緒憋得太久了,所以消息出來后肯定要引發一波震動。
而在這種激烈的多空博弈下,豆粕上漲的條件正在逐漸成熟。
比如美豆開始進入到天氣炒作期,美豆的波動對豆粕的影響越來越大。
再比如,當前情緒已經醞釀到位,如果這時市場再出現一個合適的利漲因素,那么情緒就很可能爆發,進而助豆粕一臂之力。
可以看出,這是豆粕的一個趨勢,在觸底2800元/噸以后,一直在底部徘徊,然后隨著利多的出現開始逐漸抬頭。
但要說豆粕會漲多高,我也并不這么認為,即便有可能也是一過性的,因為大背景的支撐并沒有那么大。
所以,對待豆粕要有漲時看空,空時看漲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