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與水稻:增產驅動市場寬松預期
產量擴張支撐供需平衡
USDA將2025/2026年全球玉米產量環比調增2492萬噸至12.89億噸,主要得益于美國、烏克蘭的收獲面積擴大。同期,全球水稻產量調增19萬噸至5.41億噸,主因美國、尼日利亞種植面積增加。兩大主糧作物增產緩解了此前市場對糧食安全的擔憂,尤其玉米飼用消費環比增長1023萬噸,反映出養殖需求的穩定支撐。
貿易與庫存雙增
玉米出口量環比調增505萬噸至2.01億噸,期末庫存增加1046萬噸至2.83億噸;水稻出口量調增36萬噸,但期末庫存因消費增長而減少58萬噸至1.87億噸。增產背景下,玉米庫存壓力有所累積,而水稻供需結構仍維持緊平衡。
市場反應與風險隱憂
盡管增產數據利好,但芝加哥玉米期貨近期漲幅(2.14%)受北半球現貨供應充裕制約,水稻市場則需關注東南亞天氣對后續產量的擾動。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政策變動可能影響區域出口節奏。
大豆與小麥:減產壓力加劇供需矛盾
種植面積縮減與單產下滑
USDA將2025/2026年全球大豆產量調減129萬噸至4.26億噸,主因美國收獲面積減少及歐盟、塞爾維亞單產下降;小麥產量調減165萬噸至8.07億噸,巴西、阿根廷及美國種植面積收縮疊加中國、巴基斯坦單產減少是主因。兩大作物減產進一步收緊供應,大豆庫存環比減少117萬噸至1.25億噸,小麥庫存減少144萬噸至2.60億噸。
消費與貿易結構分化
大豆出口量微降19萬噸至1.87億噸,但壓榨量維持高位,反映豆粕需求的剛性;小麥飼用消費減少128萬噸,但出口量調增47萬噸,凸顯歐洲、黑海地區的出口競爭力。巴西大豆出口創新高(7月同比增22%)及阿根廷豆粕替代預期,或部分彌補美豆供應缺口。
價格波動與政策博弈
芝加哥大豆期貨短期上漲(1.39%)受美國壓榨量超預期提振,但全球小麥價格受庫存下滑支撐。需警惕北美干旱天氣對大豆單產的潛在威脅,以及各國為保障國內供應可能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
風險提示:極端天氣、地緣沖突及貿易政策調整可能打破當前供需平衡,需持續跟蹤主產區種植進展及政策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