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余糧偏緊這件事到底還是落空了,現在春玉米也要來了,供應也要繼續增加,所以玉米的翹尾也就基本沒什么可盼的了。
即便是還能翹一翹,但又能翹多高呢?
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
所以現在的玉米就干脆畫風一轉,不再盼漲了,市場的焦點也開始由玉米還有沒有翹尾,轉到了新玉米的開秤上。
本來在新疆玉米給出新糧開秤價以后,把市場嚇了一跳,但現在市場很快接受了現狀,甚至對新糧的興致倒高了起來。
昨天有個筆誤,感謝網友指正,就是昨天提到黑龍江企業一口價收玉米,30水的新玉米報價約0.76元/斤,然后是折算農戶干擎價格是1400元/噸,而非折干價格。
而昨天也說了,這個價格農戶是不怎么接受的。
雖然說都在看跌玉米,但是一下就跌到成本線上,讓人一年白忙活,也是沒人愿意的。
所以現在市場對這個新糧開秤的關注度變得很高。
尤其市場情緒又在看跌,所以這使得很多人開始認為,玉米會不會再次成為“風口”?
去年的玉米就成了風口,主要是超出市場預期的下跌,本來是一片悲傷,結果轉年政策一出手,愣是把玉米從坑里給撈出來了。
所以基本上去年抄到玉米底的那波人都賺到錢了。
賺錢這個事就是這樣,嘗到了甜頭就還想再嘗,所以今年想著抄玉米底的人也不在少數。
結果現在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就是認為你不是看跌玉米嗎,那就跌吧,跌到底機會也就來了。
那么,今年的這個機會會來嗎?或者說今年的玉米還能站在風口嗎?
雖然是老調重彈,但我還是要說,我一直覺得今年的玉米和去年是不一樣的,價格不會復制去年的,行情更不會。
因為各種因素都在變。
第一,供需在變。
去年玉米供應壓力確實挺大的,再加上很多人賭青黃不接時,所以把很多糧源都硬生生地留到了那個時候。
結果需求沒接住,玉米反轉下跌。
而且這一跌沒剎住,到新玉米上市更是一片跌聲。
但今年不太一樣,雖然當前新玉米產情還沒最終敲定,但至少有兩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
一是陳玉米余糧少,結轉少,對下一年玉米的壓力就小;
二是進口玉米大幅下跌,今年前7個月,進口玉米總量只有84萬噸,同比大降了93%。
而預計明年的進口量也不太會大增,大概率仍然保持一個低位。
這就意味著,玉米供應壓力不會像去年那么大。
而需求呢,現在需求是弱,但是如果隨著新玉米上市,價格持續回落,也會刺激需求。
畢竟需求不是沒有,而是在等落價。
第二,情緒在變。
去年玉米大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情緒性殺跌太嚴重了。
俗話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去年的玉米就是這樣,高高舉起,狠狠摔碎,這種情緒在玉米下跌上很是添了一把火的。
到去年玉米上市,悲情一片,農戶賣糧積極性特別高,因為既看不見利好,也看不見底,都怕賣晚了賠了。
但今年不太一樣了,雖然玉米也是看跌,但是很明顯,轉年政策發力以后,玉米就開始上漲了,這也讓很多賣糧早的直拍大腿。
所以到今年新玉米上市以后,認賣的情緒可能就沒那么高了,尤其是那種貼著成本線給價格的,就更不愿意賣了。
第三,形勢在變。
什么形勢?
國際形勢,確切地說是國際糧食貿易格局。
現在中美貿易戰還沒消停,包括中加、中澳等,都有不少的摩擦幾率,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的一號文件反復提及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的第一要義是自己的生產能力要安全,然后再談其他。
而玉米不同于小麥和稻谷,玉米的用途廣泛,且需求量大,自給率雖然高,但是這個平衡是很脆弱的,要不前幾年玉米也不會沖天大漲,進口玉米也不會動輒超2000萬噸了。
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玉米也得穩住。
而穩住不能光靠政策,最終還是要靠市場,今年政策參與的比較多,但后續就要陸續退出,把市場的手還給市場了。
所以新玉米還能不能跌出機會不好說,即便有也不會像去年那樣了。
當預期過于一致的時候,往往市場不會按照預期來,這句話的含金量在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