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現在的新疆玉米是沒事則已,一有事必然是大事。
上一次是突然新糧報價連跌230元/噸,跌破了1元還不夠,直接硬往下跳。這一跳不要緊,把市場嚇一跳,玉米情緒就更弱了。
這回倒好,突然又漲了。
新疆梅花新玉米潮糧報價1870元/噸(合0.95元/斤),比上次的1770元/噸直接漲了100元。
而比去年的開秤價格1730元更是高出了140元。
然后另一家新疆阜豐也對新玉米價格做出了調整,報價為1900元/噸,也比之前高出了100元/噸。
看到這兒市場又懵了,如果說之前新疆玉米的硬性殺跌是來搗亂的,那么這回突然又大漲是怎么回事呢?
是繼續要把玉米的水給攪渾,還是說玉米的真實行情已經徹底藏不住了呢?
這事很大概率就像我們之前說的,今年的玉米并不是一盤棋,而是個局中局。
利空之中也包藏著利多因素,下跌之中也蘊含著反漲的契機,在這種情況下,玉米是很容易“意外”的。
比如新疆玉米突然回漲,大概就有兩個“意外”:
第一,賣糧端的意外。
之前市場預期玉米豐產,供應增加,所以壓價也就壓得兇猛。
但就像昨天我們剛說到的,今年大家的心理和去年不一樣,去年玉米突然一跌,直接把人跌傻了,而且也不知道玉米要跌到哪里,所以恐慌情緒特別嚴重,然后就是4個字:賣糧心切。
好像玉米就是個定時炸彈,想方設法地趕緊給扔出去。
但是后來政策端出手,把玉米從坑里給撈出來了。有了這個前車之鑒,今年賣糧自然也就沒那么心切了。
價格低確實低,但不像去年那么恐慌了,都想看看今年政策會不會再出手呢?
第二,收糧端的意外。
市場之前的預期是什么?
玉米預期這么弱,哪還有盼頭啊?誰都不敢做庫存。
但事實上據說很多糧商已經跑到新疆去看玉米去了,看什么呢?
當然是看有沒有機會低價搶點優質糧源。
而抱這種心理的恐怕也不光是糧商了,還有烘干塔、深加工等各類收購主體也都想趁機建立庫存,畢竟大家庫存都不高,此時不補更待何時呢?
一邊是惜售,一邊是多主體在搶糧,想吸引優質糧源,那么就只有一個辦法——漲價。
當然了,這只是新疆市場的一個狀態,反觀華北和東北呢,還在跌跌不休。
但是新疆的這種情緒肯定會傳染,所以現在市場是打起了12分的精神關注東北玉米的開秤。
之前黑龍江企業搞了個一口價訂單,一些農戶可能還會猶豫,也擔心別到最后可能還賣不上這個價。
但新疆玉米這個事一出,很多農戶心里的底氣也就增加了,而企業呢,可能也得琢磨琢磨了,所以壓力也就再次給到了東北市場。
不得不說,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新疆玉米幾次開價都能成功把玉米市場給攪得天翻地覆。
而這件事也告訴我們,有時候真不能著急,得讓子彈多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