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科右前旗歸流河鎮光明嘎查的千畝大豆示范區里,綠油油的秧苗長勢正盛。田間地頭,技術專家們穿梭其間,仔細查看 “脈育 565”“興豆 8 號” 等品種的培育情況。作為大豆產業鏈的 “第一環”,這片總面積 1600 畝的示范區被精細劃分出技術攻關區與評比展示區,既像一個培育良種的 “實驗室”,又似傳播技術的 “中轉站”。通過展示試驗生物育種、高油高蛋白品種培育以及密植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輻射帶動周邊了 1 萬畝種植區域提質增效。
“示范區是產業鏈的‘前端哨所’,我們在這里把好品種、好技術先試出來、講明白。” 剛查看完 “脈育 565” 長勢的科右前旗農牧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土壤肥料和節水股股長柳寶林,站在田埂上道出了示范區與產業下游的聯動關系,“所以我們不僅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更要讓經過這里驗證的‘脈育 565’這些品種,能順利對接企業量產,讓技術紅利通過全鏈條傳遞到農戶手里。”
作為東北大豆主產區、全國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科右前旗正加速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完成投資超6億元,19個中央資金項目全部落地推進。2025年,全旗大豆種植面積近70萬畝,預計總產量超2億斤。“我們將加快推進大豆科創中心、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讓產業園真正成為帶動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的‘強引擎’,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科右前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聶立強說。
如果說示范區是技術推廣的 “窗口”,那企業就是品種推廣的 “源頭引擎”。走進內蒙古谷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脈育 565” 等明星產品推介牌格外醒目。作為當地大豆育種的核心力量,近三年間,企業持續深耕品種改良與技術創新,2025 年推廣優質大豆品種面積達 15 萬畝,占全國同類推廣任務的四分之一,累計培育的 15 款玉米大豆產品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金種子”。
“產業鏈要擰得更緊,育種推廣就得跟上。”內蒙古谷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寶宏談及未來規劃時說:“接下來,谷霖農業將攜手大北農,共同研發適應興安盟低溫帶環境的優質大豆新品種,讓更多優質種子在興安盟的黑土地上扎根,為當地大豆產業的種源基礎奠定堅實根基。”
完成育種種植的“上半場”,如何讓大豆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和循環?科右前旗給出的答案藏在火熱的建設工地上。總投資5.37億元的蒙佳大豆加工循環經濟現代產業園已初具雛形,儲油罐與車間主體拔地而起。這座占地面積500畝的產業園,正成為大豆“就地轉化升級”的關鍵一環。
內蒙古蒙佳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產業園項目負責人李占營介紹道:“項目建成后,可年加工大豆30萬噸,形成‘產供銷’一條龍體系,讓本地大豆從田間直接走進車間,實現全鏈條增值。”據悉,該產業園將建設5條專業化生產線,可加工生產一三級大豆油、低溫豆粕、醬油粕等多類產品,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42億元,直接帶動500人就業。
內蒙古蒙佳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產業園項目負責人李占營介紹道:“項目建成后,可年加工大豆30萬噸,形成‘產供銷’一條龍體系,讓本地大豆從田間直接走進車間,實現全鏈條增值。”據悉,該產業園將建設5條專業化生產線,可加工生產一三級大豆油、低溫豆粕、醬油粕等多類產品,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42億元,直接帶動500人就業。
從一粒種子的培育,到一滴油的產出,從科研創新到市場拓展,科右前旗的大豆產業鏈正環環相扣、節節攀升。一粒粒大豆在這里完成“價值蛻變”,不僅筑牢了糧食安全根基,更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支點,在黑土地上書寫著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