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24年度(7月至6月),中國為世界頭號小麥進口國,進口量高達1364萬噸,相當于全球小麥進口量2.22億噸的6.1個百分點。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測2024/25年度中國小麥進口量可能降至1050萬噸,同比降低約四分之一。中國進口需求降低,可能會給基準芝加哥小麥期貨帶來壓力。去年7月份芝加哥小麥期貨跌至四年最低點5.14美元/蒲,盡管頭號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的供應緊張,但是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目前仍未突破6美元大關。
行業消息人士稱,由于去年中國玉米和小麥大豐收,國內小麥庫存充足,因此中國不希望進口小麥在4月份之前抵達,以支持國內市場價格,保護農戶收入。
供職某新加坡國際公司的貿易商稱,中國買家正試圖將四批約24萬噸的小麥轉售給東南亞買家,這四船小麥有三船為澳麥,一船為加麥。此外,中國買家共計推遲進口或者轉售大約10船澳麥和加麥,每船6萬噸左右。這位貿易商說,中國買家已經推遲了幾批原定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運出的小麥貨物的交貨時間,因為國內供應充足,本地小麥價格下跌。
澳大利亞一家大型谷物貿易商的消息人士表示,兩船澳麥原定2月運往中國,其中一船已推遲至4月。另一船小麥正在啟航,但是買家計劃將船上的大部分小麥轉售泰國。他說,中國已推遲進口或轉售8至10船原定于1月或2月交付的澳麥,也沒有預定3月份的貨物。他補充說,中國不希望在4月之前出現任何情況。
去年年初,由于全球庫存增加拖累價格,中國小麥進口商取消或推遲進口約100萬噸澳麥。盡管如此,2024年一季度中國進口了170萬噸小麥。
相比之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小麥數量低于去年同期的250萬噸,從加拿大進口的小麥數量為92.3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78.3萬噸。
澳大利亞消息人士稱,中糧集團是大多數這些延遲進口或轉售小麥貨物的進口商,該公司正在支付延遲發貨的費用,并將承擔轉售谷物的任何收益或損失。
澳大利亞貿易商稱,中國希望保護農民收入。在玉米豐收后,國內玉米供應充足,所以現在進口的小麥已經只用于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