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征關稅這件事,從去年美國大選一落地開始,就已經是沸沸揚揚了。因此鑒于當前全球市場這個局面,美國肯定是要拿關稅做文章的。
而到了2025年,也就剛過了不到一個月,這場“關稅風暴”就刮起來了。
美國先是宣布將從2月4日起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緊接著又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又開始了。
這對市場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因為早在去年就已經有了預期了,所以這次靴子落地,市場的波動倒也不算太大。
而不同國家對于美國這種肆意妄為的反應倒是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因為這一消息剛宣布沒幾天,馬上又變了,經過美加和美墨的溝通后,這個原本在2月4日生效的加征關稅的行政令,被延期了一個月,到3月4日生效。
這其中就很值得玩味了。
當然咱們今天的重點不是討論為什么延期,而是中國的反應。
與加墨的反應截然相反,中國可不慣著,馬上就給予了反制,宣布自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這也并不新鮮,因為早在2018年的時候中美就已經過過招兒了。
但是反制的清單是令人關注的,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
二是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10%關稅。
我們主要分析的農產品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中,大家最關心的是啥?
沒錯,就是大豆。
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國農產品中對外依賴最大的就是大豆,每年的進口量級達到八九千萬噸,有時甚至破億噸。
而大豆主產于美洲地區,而美豆也是我國大豆主要的進口來源之一。
所以中美貿易戰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大豆了。
但是顯然在這份清單里,并沒有提及大豆,這反而令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有一些情況值得關注:
第一,中國對于大豆的整體需求在下降。
根據此前美國農業部的預測,中國在2024/25年度大豆的進口量將達到1.09億噸,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數量。
但是從去年大豆進口的情況來看,近幾個月里中國大豆的進口數量遠不足以達到這一目標,說明中國對大豆的整體需求在下降。
第二,進口大豆的來源占比也值得玩味。
我們之前分析過,在大豆進口來源這件事上,顯然中國是早有準備的,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于是,在近些年的大豆進口中,巴西豆的占比不斷攀升,超過了美豆成為中國進口大豆的第一來源。
但是盡管如此,由于大豆來源主要集中在美洲,所以盡管巴西大豆是中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但美豆的占比也依然不低。
比如,在上一年度的數據中,中國進口的美豆仍然占到了美國大豆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這說明中國市場仍然是美豆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第三,市場的反應。
中美貿易摩擦,農產品市場中反應最大的就是大豆市場,這從去年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
去年自從特朗普在競選時宣稱要對中國加征關稅以后,大豆市場一度表現十分瘋狂,很多買家開始狂買美豆。
但是盡管如此,截至1月下旬,2024/25年度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為2022萬噸,同比下降了3.1%,而在美國大豆總銷售的占比也低于50%,創下了近17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而且最近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于巴西大豆收獲進度緩慢,所以出口速度也在下降,但是從中國大豆進口的情況來看,進口量并不高,也說明中國買家們也并沒有因為巴西豆的收獲延遲而轉向美豆。
這也就更加說明買家們對于美豆的態度是十分謹慎的,一方面有觀望的心態,而另一方面,巴西豆的性價比或更高。
而至于為什么反制清單里沒有提及大豆,有不少人猜測目前兩國只出了一輪牌,博弈才剛剛開始,兩國的貿易前景仍有很多不確定性,而且這也不會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