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玉米市場呈現明顯的分化走勢,現貨價格持續上漲,期貨市場卻表現平平。現貨市場的強勢表現源于中儲糧春節后公告增加收儲庫點、基層糧源減少、貿易商惜售以及用糧企業補庫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
一、現貨市場強勢上漲的支撐因素
基層糧源持續減少是推升現貨價格的主要動力。隨著時間推移,基層農戶余糧已經不多,截至2月初統計東北售糧進度已經近6成左右,同比偏快6%左右。當前市場流通糧源主要集中在貿易商手中,貿易商基于對后市的樂觀預期,普遍采取惜售策略;此外目前仍處于節日氛圍中,節后基層購銷尚未完全恢復,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
春節過后用糧企業的補庫需求為現貨價格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生產活動的恢復,深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的原料需求穩步增長,尤其是南方一些大型飼料企業對于遠期玉米現貨價格相對看好,企業采購積極性明顯提高,推動現貨價格持續走高。
南北港口庫存下降。從數據來看,節日期間集港量驟減,節后北方八港庫存較節前下降70萬噸左右。南方港口總谷物提貨增加至48萬噸左右,其中大麥提貨加快,庫存快速下降,未來集港略增,整體大麥庫存下降。南方港口谷物庫存到2月下旬預估在260萬噸左右,較節前下降約20-30萬噸左右,整體利多玉米。
二、期貨市場走弱的深層原因
新季上市以來,強預期弱現實行情一直在持續演繹,期貨大幅升水現貨,尤其是05合約前期給出80-100元的非常可觀交割利潤,吸引大量產業客戶抓住盤面套利機會,產生大量倉單,截至2月10日,大商所玉米倉單數量113158手,處于近年最高位水平。在倉單壓力持續釋放的過程中,盤面玉米價格一定程度被壓制。
當前華北基層小麥價格在2350元/噸,飼料廠玉米收購價格2180-2200元/噸,麥玉價差在150元/噸左右。麥玉價差收窄至150-200元/噸,疊加豆粕上漲提升小麥飼用價值,目前華北和長江口區域等部分地區小麥基本可以根據配方的調整逐步進入到替代領域,市場存在一定的擔憂預期。
三、市場分化下的基差走勢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政策情緒的波動對農產品市場尤其是玉米交易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短期內,我們可以觀察到產業外部的客戶群體對玉米品種的配置持有積極的態度,他們對市場的未來走勢抱有一定的樂觀預期。這種情緒反映在市場盤面上,表現為玉米期貨價格相對于現貨價格仍存在一定的升水現象。但與此同時,隨著交割月的臨近,3月份將面臨集中注銷倉單的情況,這將對市場產生額外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預計基差將通過現貨價格的逐步上揚和期貨價格的震蕩或適度下跌來實現調整和回歸。這種回歸過程是市場自我調節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恢復市場的平衡,確保價格信號的準確性,從而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為清晰的交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