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年后的尿素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要知道去年尿素就斷崖暴跌,而到了今年,市場本以為也該觸底反彈了,沒想到跌得更深了。
當然,尿素大跌沒別的原因,就是供應壓力太大了。
去年尿素的日產量就不低,一直在18萬噸左右晃蕩,到了今年不僅沒降,反而更高了。
據粗略數據,春節假期期間,國內尿素日產持續增加,站上了20萬噸的高位,直接刷新了近5年來的新高。
高日產但卻沒有高需求,或者說需求不僅不高,而且還很弱。
尿素的需求主要就是兩大類,一類是農業需求,一類是工業需求,但這兩大需求可以說都不咋的。
去年糧價全線回落,玉米都跌得找不著北呢,需求很難旺盛,多是維持剛需。
小麥呢,也是掉下了1.2元/斤的門檻后,也是一片死氣沉沉。
工業需求就更不用說了,自房地產垮塌以后,帶累著一系列相關需求皆大幅回落,板材類需求更是直線下降。
供一直在增強,而需呢卻一直孱弱,這就導致尿素庫存壓力驟增。
數據顯示,在年后的一周,國內尿素企業庫存已增長到了174.1萬噸,比春節前增長了16%,同時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顯然在這樣的格局下,尿素是撐不住的,于是頻頻下跌,到了年后,連1600元/噸也守不住了。
而進入2月份以后,隨著春耕即將開啟,相關部門開始對化肥領域進行部署,具體有兩份文件值得關注:
一份是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另一份是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發布《春耕氮肥保供倡議書》。
而這兩份文件的主要內容也沒有什么新變化,主要就是說一件事,即做好春耕期間化肥的保供穩價。
按說這對尿素來說并不算利好,因為保供穩價意味著要繼續保障國內供應,也就斷了之前市場上關于4月份放開尿素出口的傳言。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兩份保供穩價的文件發布后,尿素卻止跌上漲了。
是巧合,還是市場嗅到了什么新機會呢?
觀觀認為,影響是多方面的:
其一,市場對于文件有了新的解讀。
其實要是嚴格地扣字眼的話,今年的文件對于尿素和去年沒什么差別,主要就是兩件事,一個是優先保證國內供應,另一個則是穩定價格。
但為啥今年市場就有了新的解讀呢?
原因是情緒以及條件變了。
現在尿素市場可以說是很難受,怎么個難受呢?
被龐大的供應壓得有點喘不過氣,供應像一座大山,壓得尿素很難抬頭。
承壓時間過長,市場情緒也就開始有了到底盼漲的想法。
近期國際尿素行情大漲,也為尿素放開出口提供了條件。
近期國際尿素市場風頭很強勁,總體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無論是歐美還是東南亞,幾乎是一邊倒式的上漲。
目前國際尿素價格已漲到超過3300元/噸,與國內市場價差十分明顯,而國內供應壓力爆棚,又亟需尋找出口。
因此,為尿素出口提供了契機,于是,“優先保證國內供應”就被很多人解讀為在保障國內供應之后有望放開出口。
其二,年后需求陸續啟動。
雖然說需求不強吧,但到底還有剛需支撐,比如年后隨著工廠陸續復工,工業需求也開始增加。
農需方面,隨著春耕即將開啟,南方地區需求將率先啟動,也對尿素開始陸續支撐。
所以,情緒加需求疊加在一起就使尿素突然上漲了。
但是很顯然,這種上漲很有限,因為尿素上方的空間被限制得死死的。
一是不管后續出口是否真的放開,那也是后續的事,短期內尿素出口的幾率依然很小,所以國內尿素市場依然繼續承壓。
二是需求延遲,庫存壓力消化緩慢。
盡管隨著春耕開始,需求由南向北陸續增加,但由于近期北方大降溫,使得小麥追肥明顯延遲。
而尿素庫存壓力高企,所以消化緩慢,使得尿素市場依舊承受。
三是成本可能會進一步下探。
尿素壓力大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日產一直高企,而日產之所以高企是因為仍有利潤,除非尿素價格降到成本以下,那才會倒逼供應端減產。
但是現在來看,元宵節后煤礦供應或集中釋放,煤價或將進一步承壓下行,這意味著尿素成本也可能會繼續走低,那么尿素的供應就會依然高企。
供應不減,需求又跟不上,出口又無望,所以尿素的上漲也就十分有限。
所以別激動,尿素還得繼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