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營收下滑,金龍魚表示,主要受產品價格下降所致。2024年,公司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銷量同比均有增長,但產品價格跟隨大豆、大豆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下跌而下降,并進一步超過了銷量增長帶來的營收貢獻。
凈利潤方面,金龍魚則將下滑歸因于三點:零售渠道產品受消費不振、競爭加劇的影響,利潤不及同期;2024年上半年面粉業務由于市場需求不振、競爭激烈及副產品價格低迷,導致面粉業務虧損;與魯花集團的換股交易需要繳納所得稅5.50億元。
除上述理由外,金龍魚20日晚發布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似乎也對當年凈利潤產生的重大影響。公告顯示,公司2024年度擬進行資產減值計提44,080萬元,其中存貨跌價準備-35,085萬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8,595萬元。另外,公司擬計提信用減值1,625萬元,其中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500萬元。本次計提的各項減值準備對2024年度利潤總額的影響共計為-45,705萬元,對2024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年度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均減少35,708萬元。
然而,這一系列“利空”公告發布的次日,金龍魚股價卻不跌反漲,2月21日盤中一度漲幅觸及6%,截至收盤仍上漲2.88%。
有分析指出,一方面金龍魚全年業績靴子落地,雖然整體下滑但好于預期,有利空出盡的意味。根據2024年的業績快報,金龍魚在2024年第四季度表現較為出色,單季歸母凈利潤達10.71億元,同比增長49%,環比大增220.19%,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第四季度最佳表現。
同時,金龍魚疑似搭上AI東風,給予了市場新的想象力。
2月17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金龍魚提問,“尊敬的董秘。益海嘉里金龍魚每年上千億規模的銷售額,應該擁有最全的零售端數據圖譜,如果結合AI技術,如果用于模型訓練和優化,能夠提取出跟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對于產品開發成本都有很明顯的提高,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幫助消費公司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制定更精準的營銷策略,提高營銷效果。金龍魚是否已經在考慮采用AI技術與集團大數據整合了呢?”
2月20日晚8點45分,就在業績快報發布后不久,金龍魚董秘回復了這條提問,“公司已成立AI科技應用小組,持續深化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不過在此之前,也有投資者曾在2月4日提問金龍魚董秘,“益海嘉里金龍魚未來會與位于浙江杭州的Deepseek展開合作,開發食品行業AI數據合作么?”當時,金龍魚方面的答復是——“關于這方面的情況,公司目前沒有需要公開披露的信息。”
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暫且不做討論。但從金龍魚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這家公司其實已經接觸AI許久。
據“益海嘉里”公眾號,早在2023年,益海嘉里金龍魚就開創出AI煎炸油配方設計模型,并總結了科學用油管理體系,實現煎炸油產品和應用的體系化。另據“RollingAI未來商業”公眾號,2024年12月,金龍魚作為國內領先的食品品牌,為了進一步了解 AI 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潛力,舉辦了一場“AI +進行時研討會”。
不過對于食品生產企業而言,AI只能是錦上添花,根本的底線還是食品安全。2024年的“油罐車事件”仍歷歷在目,雖然金龍魚多次強調企業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但在的大環境下,如何重構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仍是金龍魚需要持續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