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征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關稅。
并表示,在2025年3月10日之前貨物已從啟運地啟運,并于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4月12日進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規定加征的關稅。受此影響,3月3日國內連粕主力合約突破3000元關口,成交量接近330萬手,環比大漲91%。3月4日成交量進一步增加至365萬手,豆粕期貨全合約總計成交524.66萬手,比上一日新增85.75萬手。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大豆進口速度有所放緩,導致國內豆類價格走高。有行業機構根據當時分月份采購數據、巴西裝運作業效率推測后期國內港口進口大豆庫存將持續下降,直至3月末。屆時國內港口大豆庫存可能下滑至200萬噸左右甚至更低,為近五年來同期偏低水平。
在現貨市場,2月主要油廠43%蛋白豆粕成交均價3650元/噸,較1月均價上漲610元/噸,大幅上漲20.3%。這也導致近兩日包括新希望、安佑等在內的飼料企業宣布漲價,漲價幅度在50-350元/噸之間。
而此次加征關稅將進一步推高進口成本。若國內無法完全替代進口,飼料企業可能被迫提價。

從更多數據來看,目前我國每年大豆消費量約為1.1億噸,其中有9000多萬噸需要通過進口滿足。盡管自2018年以來巴西占據我國大豆進口的主力位置,但每年自美國的進口量仍達到2000-3500萬噸,約占國內消費比重在18-32%之間。
除了大豆外,以玉米為主的飼料粗糧近年來進口比重也在逐漸增加,玉米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進口糧食品種,達到2000萬噸左右,如果加上大麥、高粱等替代品,飼料粗糧每年進口總規模達到3500-4500萬噸。
不過,與國內大豆供應以進口為主不同,玉米等粗糧的供應目前仍以國產為主,且在當前大環境下,玉米市場呈現出供大于求的格局。目前,為阻止玉米價格的走低,同時也是增加儲備規模,中儲糧在本周再次發布繼續增加國產玉米收儲庫點的公告,并表示,新增庫點主要安排在東北地區,部分安排在南方省份。
此外,每日糧油收集到多省2025年工作報告顯示,多省份在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噸糧田”打造、肉奶產量、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等方面提出具象化目標,其中遼寧、江蘇、安徽、福建、湖南等省份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目標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