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糧節奏加快,余糧壓力驟減
售糧進度來看,截至2月底,黑龍江售糧進度超七成、吉林超六成、遼寧達到八成、內蒙古接近七成、華北整體也接近七成,與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快了1-2成。據卓創數據顯示,產區余糧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鋼聯數據也表明余糧比去年少四分之一。這意味著市場上的余糧出售壓力同比大幅下降,供應端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3月份地趴糧上量的壓力預期越來越弱,為玉米價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庫存雖不低,壓力預期卻不大
深加工企業端,當前玉米庫存處于往年同期相對中性水平,但高于去年同期。按照慣例,3月份左右,隨著基層糧源迎來最后一個售糧高峰,深加工企業通常會開展建庫活動,然而今年情況特殊,地趴糧前期出糧較多,剩余量少,使得深加工企業的后續能建立起來的庫存預期并不高。為保障原料供應,企業采購意愿較強,近期產區深加工玉米報價上調20-50元/噸。港口庫存來看,南北港口谷物庫存處于往年同期最高水平。受期貨盤面上漲帶動,港口玉米價格近期上漲50-60元/噸。雖然港口庫存壓力表面上較大,但據悉合同糧占比較高,且由于產區余糧少,深加工企業提價收購,使得港口庫存的實際壓力有限,并未阻礙價格上漲。
小麥替代價差穩定,替代作用有限
在市場替代關系上,小麥與玉米的替代情況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期小麥飼用替代玉米豆粕的優勢價差在50元/噸左右,雖然玉米價格再漲,但小麥價格也在抬升,這使得小麥的替代優勢未能擴大,對玉米的替代量較為有限,小麥目前僅是初具替代優勢,尚未對玉米價格構成明顯的拖累。
宏觀事件提振情緒,盤面借機上行
宏觀層面,美國再次對中國加征10%關稅,我國的反制措施涉及多種農產品。其中對于玉米方面,我國政策上對玉米進口收緊已接近一年,月度進口量很少,美農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從2024年9月份美玉米新年度開始至今,對華玉米出口累計僅3萬噸左右,數量極低,因而實質影響相對有限,高粱方面我國對美高粱進口依存度較高,加征關稅帶來的高粱進口數量下降相對利多國內玉米市場,不過我國從去年八月份也已經對高粱進口有所收緊,影響程度有限,但關稅事件對盤面的情緒還是有明顯提振的,帶動農產品板塊整體上漲,而玉米自身基本面向好,但前期因盤面高升水,導致價格缺乏新的上行動能,本輪美國加稅“攪局”正好給了玉米盤面新的上行情緒推動。但本輪玉米盤面能沖到多高,仍要看現貨市場漲幅的配合程度以及情緒端事件的擾動強度,中長線策略上仍是以逢低布局多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