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協議,8家省級儲備糧管理企業將強化儲備糧購銷協作,推動產銷區糧食流通機制完善,有效發揮各自糧源、倉容和供需互補優勢,打造覆蓋半徑500公里的全國小麥應急保障圈。這一舉措,為我國糧食儲備體系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3小時覆蓋全省5小時抵達周邊
“到2025年年底,河南儲備糧集團總倉容將突破300萬噸。”河南省儲備糧集團董事長王玉田在會上披露的目標,折射出中原糧倉的雄心。依托“‘米’字形高鐵+六大國家物流樞紐”的獨特區位,河南已在武漢、長沙、合肥等城市布局12個區域分倉,形成“1小時應急響應、3小時覆蓋全省、5小時抵達周邊省份”的立體儲運網絡。
這種“倉儲前置”模式正在重塑糧食流通格局一一通過提前在消費區布局倉儲節點,河南糧食調撥時效可顯著提升。以銷往華南的優質小麥為例,過去需要鐵路轉運加公路接駁的“組合拳”,現在通過“高鐵+專用線路”直通車模式,運輸效率可實現質的飛躍,降低物流成本。
雙訂單模式撬動千億產業鏈
“我們創新推出的‘購儲銷’雙訂單模式,已帶動全省300余家合作社與30余家龍頭企業達成合作。”王玉田介紹的產業鏈協同機制,正在重塑中原小麥產業格局。該模式通過下游食品企業訂單反哺上游種植,推動鄭麥366等優質品種種植面積擴大至1200萬畝,占全省小麥總面積的15%。2024年河南優質小麥收購價較普通品種高8%一12%,加工企業利潤率提升5個百分點。
1000億斤收購托底“種糧賣得出”
“2024年全省糧食收購超過1000億斤,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河南省糧食和儲備局副局長徐富勇亮出的數據,背后是政策創新與市場機制的深度融合。通過“政策性收購+市場化收購”雙輪驅動,4158家應急保障企業開展市場化收儲。綠色儲糧技術覆蓋率已達75%,近200萬噸綠色倉容的投入使用,使糧食損耗率從2.5%降至1.2%,相當于每年減少糧食浪費2.4億斤。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糧油監測處處長李圣軍指出:“河南實踐證明,主產區要實現從‘產量大省’到‘儲運強省’的轉型,關鍵在于構建‘倉儲一加工一流通’的價值閉環。”數據顯示,河南糧食產業年產值突破3500億元,培育出思念、三全等5家全國龍頭企業,糧食加工轉化率超過80%。
三大工程重塑糧食安全格局
根據協作機制,未來3年將重點推進三大工程:一是儲備購銷工程,通過輪換補庫和代儲代購,實現產銷區優勢互補;二是交易創新工程,打造“數字糧倉”平臺,推動期貨現貨市場互聯互通;三是應急保供工程,融入國家135應急保障圈,用好產業鏈企業資源,打造跨區域應急保供體系。隨著協議的落地,8家省級儲備糧管理企業將建立糧食供需信息共享平臺,定期開展儲備輪換協作。河南正在用實打實的創新,把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變成“增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