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上圖所示,進入2025年之后采購規模肉眼可見的逐步放大,相比之下銷售的規模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每周基本保持在20萬-30萬噸的量級。結合新季玉米上市以來四次官宣增儲,布設庫點超過340個,官宣庫點244個(截至3月14日)。可見政策端對于新季玉米一直保持著大力度的收購策略。
從2025年的數據來看,據統計2025年中儲糧網共計銷售玉米115.7萬噸,共計采購207.5萬噸,至今實現凈流入(采購)91.8萬噸。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對于市場依然是采大于銷的狀態。結合目前市場對于售糧進度明顯快于上年同期已經達成共識。現階段玉米價格上漲更多的是政策、供需基本面以及情緒全面好轉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替代品方面近期由于玉米價格重心不斷抬升,小麥與玉米之間的價差年后開始呈現出明顯的收窄態勢。在華北黃淮地區小麥作為能量飼料原料替代玉米的預期開始逐步增強。關于此點大家可以回顧一下歷史上兩者之間價格走勢以及替代關系對于價格的錨定效應。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小麥替代玉米之后多數時間小麥價格作為玉米價格的底部,反過來看在兩者均處于下跌的過程當中小麥替代玉米之后麥價基本是以玉米價格的天花板的身份呈現給市場。
以上是屬于內部因素也就是國內供需基本面的考量,外部因素方面在近期同樣也是呈現出利多集中釋放的態勢。包括對于美國部分農產品尤其是近年來一直保持較高規模的玉米、高粱等農產品加征關稅;以及我們近年來主要進口國巴西年內正在遭受拉尼娜氣候的影響,包括玉米以及大豆均有一定的減產預期,疊加巴西國內整體消費較為穩定,國外機構對于巴西乃至于全球的玉米庫存在近幾個月也是持續保持著調減的趨勢。
整體來看,當下的玉米市場仍處于一個利多占優的環境當中,當然市場中也不乏階段性的利空因素去擾動-比如今年黑龍江地區單場投放超過15萬噸、南北港口庫存仍處于較高水平等等。我們在分析、評判市場的同時更應去保持理性,這樣才能在玉米這個年產近3億噸的大宗農糧市場當中做出更為合理的購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