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收緊態勢顯現
從供應端來看,基層售糧結束是推動價格上漲的重要基礎因素。隨著基層余糧見底,供應端偏緊的局面逐漸顯現。東北及華北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周比下降,企業采購難度增大,這為玉米價格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南北港口谷物庫存雖同比處于往年同期最高位,但已進入去庫周期,庫存壓力逐步緩解,供需基本面整體向好。
春播延遲引發擔憂
除了供應端的變化,玉米市場還迎來了多個利多因素。首先是春播延遲問題。四月下旬盤面開始的反彈,就包含了春播延遲的利多交易因素。東北地區今年降水量較多,近三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4倍,部分地區農田過濕,導致春播延后10-15天。春播延遲引發了市場對新一季玉米減產的擔憂,包括積溫不足、后續可能面臨早霜等潛在風險,這些因素都刺激了市場的利多交易。此外,雖然部分地區地租同比下降20%,但整體降幅有限,且受玉米價格反彈影響,地租先跌后漲,個別地區還有所升高。同時,由于大豆補貼較大,去年部分地區大豆收益優于玉米,今年玉米播種面積有同比下降的預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未來玉米供應的擔憂。
新麥干旱利多玉米
小麥市場的變化也對玉米市場形成支撐。今年小麥干旱問題逐漸發酵,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少一半以上,新季小麥減產預期增加,推動了小麥價格上漲。在小麥、豆粕、玉米價格都上漲的情況下,近期小麥飼用替代玉米豆粕價差優勢最高達到120元/噸,不過后來隨著豆粕價格回落,小麥比價優勢回落到60元/噸左右,整體對飼用的替代作用有限。而且新麥干旱問題的交易,對玉米盤面也主要以利多影響為主。
政策成為關鍵變數
連盤玉米周一跟隨現貨價格大幅走高。在基層余糧見底、春播延遲以及小麥干旱減產預期等多重利多因素作用下,玉米期貨連盤反彈走勢明顯。不過,市場也并非沒有隱憂,在現貨供應偏緊、價格上漲后,政策糧的投放消息成為盤面最大的擔憂。
但預計政策糧投放對玉米價格的打壓程度有限。且從長期角度來看,如果下一年度政策延續對進口玉米、高粱等谷物的管制,而政策糧庫存經過今年放過后,下一年度政策糧庫存將有同比下降的預期,都使得下一年度玉米市場供需存在進一步好轉的可能,這也支撐了市場中長期的看漲情緒。因而綜合來看,短期內,供應偏緊和利多因素推動價格上漲,但政策風險不可忽視,建議中期盤面操作以逢低短多為主,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謹防政策風險。
但預計政策糧投放對玉米價格的打壓程度有限。且從長期角度來看,如果下一年度政策延續對進口玉米、高粱等谷物的管制,而政策糧庫存經過今年放過后,下一年度政策糧庫存將有同比下降的預期,都使得下一年度玉米市場供需存在進一步好轉的可能,這也支撐了市場中長期的看漲情緒。因而綜合來看,短期內,供應偏緊和利多因素推動價格上漲,但政策風險不可忽視,建議中期盤面操作以逢低短多為主,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謹防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