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供應寬松需求逐步減弱
豆粕供應端繼續主導近期的現貨價格波動。隨著4月下旬上游工廠的陸續開機,現貨價格走出了持續下行的走勢,截至5月16日,全國43%蛋白豆粕現貨價格為2993元/噸,自1月10日以來首次跌破3000元/噸,較年內最高點4月24日的4060元/噸下滑了26.28%。價格的持續下滑,對中下游的心態形成了預期的扭轉,目前需求端情緒愈發謹慎,這也對現貨價格本身形成偏利空的影響。
供應端數據看,截止5月16日,5月份全國油廠的平均開工負荷為57.24%,較4月均值增加19.7%,也是年內首次出現環比增加的情況。開工負荷的增加,一方面是原料端持續的供應,預計5月大豆到港量為894萬噸,6月大豆到港量為1100萬噸。
另一方面,隨著通關政策的平穩,工廠開始持續交付合同,排隊提貨的緊張程度較4月有明顯緩解,且區域之間的調運也開始對緊張區域的豆粕供應起到緩沖,例如重慶市場陸續從廣西地區調運貨源。
因此,現貨價格開始出現松動跡象。現貨基差價格走弱明顯,山東和華東基差在5月19日已經分別跌至-50元/噸和-40元/噸,部分貿易商出貨意愿增加,下游在前期補充庫存后,增加庫存意愿較低,策略以隨采隨用為主。隨著后期供應的持續寬松,預計其他區域基差價格也將繼續走弱,市場供需結構從4月的供應緊張,需求旺盛,逐步轉向供應寬松,需求謹慎。
另一方面,隨著通關政策的平穩,工廠開始持續交付合同,排隊提貨的緊張程度較4月有明顯緩解,且區域之間的調運也開始對緊張區域的豆粕供應起到緩沖,例如重慶市場陸續從廣西地區調運貨源。
因此,現貨價格開始出現松動跡象。現貨基差價格走弱明顯,山東和華東基差在5月19日已經分別跌至-50元/噸和-40元/噸,部分貿易商出貨意愿增加,下游在前期補充庫存后,增加庫存意愿較低,策略以隨采隨用為主。隨著后期供應的持續寬松,預計其他區域基差價格也將繼續走弱,市場供需結構從4月的供應緊張,需求旺盛,逐步轉向供應寬松,需求謹慎。
從需求端數據看,價格的回落對下游采購情緒起到了降溫的作用。截至5月16日,5月全國豆粕日均成交量為14.73萬噸,較4月均值20.86萬噸下滑29.39%。而工廠持續的發貨和交付合同,使得提貨數據有所增加,截至5月16日,5月全國豆粕日均提貨量為14.7萬噸,較4月均值12.5萬噸增加17.6%。提貨的增加導致豆粕的市場供應量增加,而成交的回落對現貨價格形成下行壓力。
上游企業庫存增加執行合同導致累庫不及預期從上游企業的數據看,原料庫存持續走高,而成品庫存增加幅度不及預期。統計數據顯示,截止5月16日,大豆庫存為564.1萬噸,環比增加6.62%,豆粕庫存10.9萬噸,環比增加34.57%。工廠由于持續的交付合同,因此成品庫存難以快速累加,后期如果排車消化殆盡,預計6月開始工廠的豆粕庫存量會明顯增加,對價格形成下行壓力。
綜上,供應端的寬松趨勢難以逆轉,而上游企業后期的豆粕庫存有望增加,沿海豆粕現貨基差價格持續走弱,或預示著豆粕現貨價格在5月下旬有進一步的下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