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量大量減少支撐玉米價格
近期海關總署發布4月份進口數據,根據數據計算,當年前度前7個月,即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玉米累計進口量僅133萬噸,同比減少93%,預計全年進口量將控制在配額數量內;高粱、大麥進口量同比分別減少30%、40%。替代品進口大幅收縮,客觀上支撐玉米市場中遠期價格。
中巴貿易協議利空國內玉米消費
本月13日巴西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正式獲準向中國出口玉米酒糟粕(DDGS)。同一日,巴西政府與中國國家能源局(NEA)簽署了一項協議,以擴大巴西乙醇對中國的出口。此外,巴西農業部外貿主管路易斯·路易斯表示,巴西計劃進一步增加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包括高粱、豬肉和雞肉。
作為玉米酒精生產的副產品,DDGS進口增加將直接替代蛋白飼料需求;燃料乙醇進口則可能減少國內玉米工業消費,兩者均對玉米需求形成利空預期。高粱作為玉米替代品,其進口增量將進一步分流飼料需求;豬肉、雞肉等供應增加也可能壓制養殖端玉米消費預期。后續關注我國對巴西相關品種的進口情況,實際量級影響預計有限。
作為玉米酒精生產的副產品,DDGS進口增加將直接替代蛋白飼料需求;燃料乙醇進口則可能減少國內玉米工業消費,兩者均對玉米需求形成利空預期。高粱作為玉米替代品,其進口增量將進一步分流飼料需求;豬肉、雞肉等供應增加也可能壓制養殖端玉米消費預期。后續關注我國對巴西相關品種的進口情況,實際量級影響預計有限。
貿易商出貨意愿增強,庫存繼續去化
期貨價格下跌、進口玉米拍賣傳聞流出、新麥上市帶來的供應增量,以及中美關系緩和引發的進口預期改善,共同推動產區貿易主體加快出貨節奏。北方四港庫存仍處歷年同期高位,貿易走貨意愿增加導致周度集港量顯著增加,本周北港庫存去化緩慢;廣東港谷物庫存則延續快速下降趨勢,推動其玉米價格上調,目前南北港口貿易倒掛幅度收窄至20元/噸,但倒掛格局尚未逆轉,下游仍在等待新麥上市及政策糧供應帶來的替代機會。東北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已降至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對產區價格形成階段性支撐。
政策糧投放是市場關注的核心變量
政策糧投放是今年填補玉米產需缺口的關鍵因素,市場對此早有預期但充滿不確定性。上周市場傳聞已審批400萬噸進口儲備玉米投放,計劃每周投放70萬噸,但具體時間與價格未定。參考去年節奏,5月底曾投放48萬噸進口玉米,后續直至8月才重啟投放,因而政策執行節奏仍存在較大變數。政策糧投放將直接增加市場供應,緩解當前供應端緊張局面,理論上利空玉米價格。但投放量、價格及節奏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情緒反復波動,需持續跟蹤政策落地進度。
前期盤面已經對基層余糧見底、東北春播延遲、新麥干旱等利多交易過一輪,短期盤面在中美貿易關系緩和、新麥陸續上市以及政策糧投放消息擾動下回落,但盤面回落預期空間并不大,現階段供應端偏緊仍在支撐玉米期現貨價格,而進口替代品大量減少支撐中長期玉米價格,重點關注后續政策糧投放相關消息,建議可以重新等待盤面逢低短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