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新產季小麥產情情況好于預期,減產幅度較前期有明顯下降:
從長江以南已進入收割期的湖北及皖南新季小麥收割情況來看,多數區域減產幅度有限,容重高于上年,部分區域甚至有增產趨勢,江淮之間已進入零星收割的區域容重雖較上年有所下降,但基本都符合國標二等容重指標要求,減產幅度也有限。更為重要的是內在品質有大幅提升,尤其是面筋指標超預期良好。其他未進入收割期的小麥主產區旱情也有所緩解,減產預期進一步下降。
二、面粉加工企業依然會繼續維持低庫存策略
2024產季小麥,面粉加工企業出于對后市預期的看淡,絕大多數時間段是維持著低庫存策略,成本控制的非常好,因此罕有大的虧損現象出現,那么在2025新產季小麥減產預期有所弱化的產情情況下,且面粉市場需求依然是弱勢的消費環境下,大概率會繼續維持低庫存策略。
三、飼用對小麥的需求大概率會較上年有提升
從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對比來看,現階段不僅小麥主銷區滿足了替代飼用要求,多數小麥主產區也滿足了替代飼用要求,鑒于玉米市場價格短期難以大幅度下跌,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現階段乃至未來一段時間飼用對小麥的需求將會持續,需求量較上年確定會有所提升。
四、渠道庫存企業及貿易商心態糾結
經過了三年的大幅度虧損后,面對存在減產預期,且開秤價低于上年,但依然是超出了之前的預期,在陰影面未消失的心理作用下,渠道庫存企業和貿易商雖依然有建倉的欲望,雖然安全度有所提高,但還是糾結于當前的開秤價后市能否產生盈利機會或再度虧損的可能,因此形成的主流思路是高于2400元/噸入庫價,不太敢下手。
五、政策面對小麥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會一直存在
從政策面的角度來看,當前新季小麥市場價格基本是圍繞著最低收購價來運行的,因此政策面對小麥市場價格的支撐作用將會非常強烈,且會長時間存在。
綜合以上形成一致的觀點,筆者認為2025新產季小麥雖然開秤價超出之前部分市場主體的預期,但也有其合理之處,因此即便是主產區小麥全面登場,開秤價出現回調的幅度也非常有限,短期市場安全度較高,后期也不乏有一定的市場機會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