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樣本壓榨廠大豆到港量數據,2025年4月大豆到港量明顯上漲。5月前3周大豆到港量為809.25萬噸,若5月30日當周進口量達到當月平均值,則5月的總進口量在1000萬噸左右,仍然略低于去年同期進口量,且低于此前市場預估的1300萬噸。從船期預報來看,預計6—8月大豆進口量分別為1050萬噸、1100萬噸和900萬噸,6月采購基本完成,7月采購完成近九成,8月采購完成三成以上,進口大豆供應較為充足。
自今年第18周以來,大豆港口庫存持續維持在近5年最高水平。2—3月進口大豆從港口運至油廠需要15~25天,導致油廠減產或停產。進入5月,進口大豆通關檢疫速度整體加快,部分港口通關天數縮短至10天。油廠原料緊缺的局面有所緩解。
隨著大豆到港量上漲及海關檢疫速度加快,油廠開工率持續上升。截至5月23日當周,國內油廠開工率突破60%,達62.1%;6月6日當周開工率預計繼續增長,至65.52%。根據全樣本油廠數據,5月油廠豆粕產量為713.212萬噸,環比增加67.52%,同比增加5.29%。
盡管上游大豆和豆粕供應增加,但油廠和飼料廠的庫存壓力不大。截至5月23日,油廠豆粕庫存為20.69萬噸,較上周增加8.52萬噸,仍處于歷史同期較低水平。截至5月30日,飼料企業庫存可用天數為5.99天,低于7~10天的安全庫存水平,飼料企業的采購策略仍以隨用隨買為主。
5月豆粕需求逐步好轉,但5月油廠總提貨量僅為283.56萬噸,遠低于產量。相比于菜粕,豆粕需求的季節性特征較弱,需求增長速度低于供應增長速度。因此,豆粕基本面偏弱。
從進口來看,目前我國主要從南美進口大豆。現貨市場壓榨利潤自4月下旬起大幅下跌,當前壓榨利潤為負值。當壓榨利潤較低時,油廠挺價意愿較強,不會主動降價。壓榨利潤較低的主要原因是4月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市場對南美大豆的需求增加,巴西大豆價格上漲,增加了我國進口大豆的成本,進而支撐豆粕價格。另外,由于進口大豆成本上漲會影響后續市場采購意愿,大豆期貨遠月合約或因供應偏緊而表現偏強。
未來市場將重點關注美豆種植面積及生長情況。USDA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5/2026年度美豆種植面積為3346.8萬公頃,較上一年度減少135.5萬公頃。整體來看,雖然當前國內大豆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但巴西大豆價格上漲以及美豆種植面積下降使豆粕價格下跌空間有限,短期內或維持震蕩偏弱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