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商采購大豆船期數據顯示,自2025年4月開始中國進口商就減少了對美國大豆的采購,從6月開始就未從美國采購任何大豆,且在6-8月采購已經完成,基本都是從巴西及阿根廷采購。但是中遠期采購裝船數據顯示,9月采購完接近一半的大豆船期均是從巴西及阿根廷等國家采購,特別是到10月美國新大豆已經上市,中國不僅未采購美國大豆,也因為南美大豆成本高沒有簽訂任何大豆訂單。
據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2日當天油廠豆粕成交放量,當日成交量超過了50萬噸,其中國內某大型油廠集團遠期合同成交火爆,大部分以近期推出的10月-2026年1月合同為主。7月1日晚間有消息傳出,中國將要采購300-500萬噸美國大豆,且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收到美國政府通知,美國已取消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EDA)的出口限制,這家德國供應商已恢復中國客戶對其軟件和技術的全面訪問。市場預估中國這是為了完成中美在2020年第一階段協議簽訂的850億美元美國產品采購的承諾,而美國也開始逐漸放開貿易限制,之后談判才能更好的開展。
雖說后期采購大豆船期可能貿易形勢更加明朗,但是目前美國大豆已經進入生長期,市場對天氣變化更加敏感,加之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已經下調,就算是美國大豆庫存增加明顯但也可能出現坐地起價的情況;而南美的巴西及阿根廷已經出口了一定數量的大豆,特別是阿根廷的出口關稅優惠已經取消,屆時大豆進口成本很大概率會出現增加;加之四季度終端飼料養殖企業對豆粕需求數量將增長,從而支撐豆粕價格出易漲難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