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7日河南省率先啟動202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后,6月21日安徽省、7月2日河北省也先后啟動了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目前已有3個小麥主產省份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已公布庫點數為230個,涵蓋了多個批次,尤其是小麥最大的主產省份河南無論是庫點數量還是批次發布節奏,都大大超過了市場預期。毫無疑問的是,這對現階段小麥市場價格的穩定起到了定海神針作用,那么多個主產省份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啟動能推動小麥出現大幅上漲嗎?筆者認為從目前來看,顯然是不能。
首先,從近年來政策面對糧食市場的導向來看,是大力鼓勵市場化收購的,這也就意味著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功能已出現了質的轉變,由從前的托市功能轉變為托底功能,那么對糧食市場價格只能起到階段性的支撐作用,并不能推動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其次,202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不再像從前那樣,可以委托其他有涉糧業務的央企和地方糧食儲備企業代為收購代為管理,轄區內的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起的是監管作用。而目前絕大多數是由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采取租倉收購的方式開展的,且根據最新的租倉管理辦法,倉儲能力已不再是難題了,但每個庫點至少要派駐2名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的在職人員自行收購自行管理,可以想象的是這與當前中央儲備糧直屬庫點的人力資源是不太匹配的,即便是有兄弟省份的支援收購工作,但后期管理也應該是捉襟見肘。由此可見啟動收購的庫點數量和之前相比,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那么202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的最終收購數量也確定會低于從前。
其三,受政策面支持和替代玉米飼用的新增需求影響,近期小麥市場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目前多數產區基層門點凈糧裝車價已持平或已超過了2400元/噸,那么如果執行2460元/噸的國標一等小麥收購價,不考慮水雜扣量和壓車成本因素,汽運到庫尚有些利潤,而如果執行的是2420元/噸的國標二等小麥收購價,顯然是沒什么意義的。而近期從多個主產區的省市縣級政策性儲備小麥招標采購的成交情況來看,已超過或至少持平于同等級最低收購價小麥的收購執行價了,且成交率并不如意。
其四、最低收購價政策是直接面對種糧農戶收購的,但考慮到農戶單體運輸費用和人工成本因素,目前已少有農戶直接到最低收購價收購庫點售糧了,更多的是依托經紀人來操作,那么從售糧證明方面來說,無疑也是個難題。
綜合以上幾個因素,有必要提醒朋友們的是,現階段對2025年最低收購價小麥的收購數量不宜預期過高,小麥要想有大的突破,一定是需要像替代玉米飼用等其他因素的持續進行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托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