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巴西目前正值二季玉米收獲高峰期,但是主要產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倉儲缺口已達1.2億噸,導致大量新收玉米被迫露天堆放。這種情況在雨季尤為危險,今年馬托格羅索州的降雨更使問題雪上加霜。
巴西玉米與谷物倉儲設備商會主席保羅?貝托里尼指出,倉儲設施不足迫使農民集中拋售,造成價格暴跌。目前玉米現貨交付價格僅為40雷亞爾/袋,還需支付4-5雷亞爾的接收費和兩周倉儲費,許多農民因此選擇成本更低的筒倉袋儲存。
據格蘭爾經紀公司商品主管吉列爾莫·萊爾透露,馬托格羅索州約50-60%的玉米已售出,剩余部分多采用臨時儲存措施。
更嚴峻的是,7月1日公布的2025/26年度農業計劃中,倉庫建設貸款利率設定為8.5%,業界認為這一利率水平難以刺激新投資。貝托里尼強調,除筒倉外,谷物接收、干燥、分類和運輸等配套基礎設施同樣嚴重不足,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這種供需失衡已引發連鎖反應:隆多諾波利斯碼頭的一家公司已經暫停所有大豆裝運業務,全力處理玉米運輸;公路運費開始上漲;農民為騰出空間和獲取現金流被迫低價出售。多數生產者選擇先履行前期高價合約,對剩余產量持觀望態度。
分析師指出,9月出口價格可能回升至43-44雷亞爾,但當前至9月的運費差異仍是市場不確定因素。這場危機不僅暴露了巴西農業基礎設施的短板,也凸顯出在Selic基準利率高達15%的金融環境下,農業產業鏈各環節面臨的資金壓力。隨著全球糧食貿易格局變化,巴西亟需解決這一制約其農業競爭力的根本性問題。